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读与误解

作者: 果壳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8-07-03

本文探讨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出处、原意及其在历史中的误解,分析了孟子的原话和汉代赵歧的注释,以及现代对这句话的不同解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出处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从原文里能看出,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的话,意思是“夫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皇帝—尧要把女儿嫁给他)。

”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未包括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后代人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曲解为现在的意思呢?“不孝有三”的另外两个是什么呢?这就要看汉代人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里他把无后解释为了“不娶无子”,从此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

关于赵歧的注释,我没有在《三礼》等先秦古籍中找到这一说法的证据,当然或许赵岐确有所本,只是亡佚了或者虽然存世但我没见到,不过也有可能是赵岐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的说法。而《孟子》上“三”的原意,其实也有可能就是个表示多的虚词。这些可能,根据我们目前的语言学知识,都是成立的。

“无后”在先秦文献中很常见,比如说同样见于《孟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等等,用例很多。据我所知,这些用例全部都是“没有后代”的意思,没有任何一例是讲没有尽到后代职责什么的意思的。而且按照“没有后代”来解释,这句话很自然就可以理解为舜没有告诉母亲和父亲就娶了妻子,这是因为(他担心自己会)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这相当于告诉长辈了(不算失礼的意思)。这样看非常通顺。

UUID: c3fd6007-f375-4047-b00c-30ab7f8f2b9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7-03_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两个是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