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工作和发展的机会,农村向城市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口现象之一。大量的农村青年流入城市,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经历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并且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恋爱、婚姻和生育行为。
因此,我们不禁想问:外出务工究竟会不会对农村男女性别观念产生影响?性别观念,全称为性别角色观念,它是人们对与性别相关的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分工的态度与看法,也是反映一个社会性别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既有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已对中国人性别观念的现状、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很多很深入的分析。
很多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农村人的性别观念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比城市人更加传统。例如,农村人比城市人更愿意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更可能支持儿子和女儿在养老、财产继承等方面的不平等地位,同时也更可能在子女养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男孩偏好。
但是,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迅速增加,城乡之间的社会区隔正逐渐被打破,农村人原本传统的性别观念也可能因为进城务工这一事件的发生而发生转变。生命历程理论认为,人在一生中会经历许多重要的事件,如上学、参军、就业、结婚等等,某个重要的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在人生轨迹中形成转折点,并对后续事件产生持续的影响。对农民而言,进城务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事件。
从封闭的农村进入相对开放的城市,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工业的工厂工作,外出务工的经历不仅彻底改变了农村青年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而且使他们别无选择地被卷入、裹挟到城市这样一个陌生的生活空间当中。英克尔斯曾经指出,城市的生活经历会通过大众传媒、学校教育和工厂经历等途径对人的观念和行为的现代性产生直接影响。
从这一观点来看,流动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走出传统的农村社会、学习并接纳现代都市文明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所以从现代化理论出发,农民的性别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我们使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了这一问题。在研究设计时,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外出务工对农村男女性别观念的复杂影响。
首先,考虑到性别观念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我们从姓氏继承、财产继承和性别分工三个维度对之进行测量。其次,考虑到外出务工本身的丰富内涵,我们除了比较有外出务工经历和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样本在性别观念上的差异之外,还研究了务工者第一次外出时的年龄、流动距离和是否返乡这三个流动特征对性别观念的影响。最后,考虑到外出务工经历可能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影响,我们还分性别对之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得到了以下三个主要的研究结论:1. 外出务工有助于削弱农村人对姓氏继承和性别分工的传统观念,但并未动摇财产继承这一最核心的父系家庭制度。2. 虽然外出务工对男性和女性的姓氏继承观念和性别分工观念都具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女性样本中表现得更加明显。3. 务工者第一次外出时的年龄、流动距离和是否已返乡等流动特征也对性别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总体而言,外出务工有助于改变农村人传统的性别观念,但这种改变绝不会一帆风顺,它至少受到两个方面的阻碍。一方面,传统的父权制家庭观念不会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所以,传统观念的转变和现代观念的渗入过程一定是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的。另一方面,作为传统性别观念的既得利益者,男性很难放弃对性别的传统看法,这导致他们在遭遇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观念的冲击时,不仅主观上不愿意接受,甚至会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