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真有才:把占卜小曲唱成民谣

作者: 曾笑菲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8-06-28

本文讲述了古人如何将占卜小曲唱成民谣的故事,特别是《卜算子》词牌的由来及其在历史上的应用。文章通过苏轼和陆游的词作,展示了这一词牌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境遇中的独特魅力。

古人真有才,能把占卜小曲唱成民谣。以前上学的时候背诵《卜算子》,总觉得这个词牌听起来好像跟算命占卜有点什么关系,但是再读一读词句,又好像并没有人在讲算卦的事。那《卜算子》这名字怎么来的?话说当年,被贬到广东惠州的苏东坡,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经常有人上门送点土特产、水果蔬菜、自家米酒啥的,就为了见他一面。

苏东坡喜欢夜读,他发现有个姑娘,经常在他家院子里徘徊,隔着窗户听他念诗,但是只要他推开窗,那姑娘就立刻逃跑,绝不让苏东坡看到。苏东坡跟邻居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女的是官宦人家的女儿,特别仰慕他,所以才冒昧窥探。苏轼一听,这姑娘妙龄未嫁啊!于是就帮她介绍了个对象——当地的一位青年才俊。这事儿没过几天,苏轼又一次被贬黜,从惠州直接去了海南。

四年后,他终于得到大赦,北归路上经过惠州,想着能见到那姑娘和当年相亲对象花好团圆夫妻恩爱的场面。然而,那姑娘在苏轼去海南后不久,就忧郁过世了。闻此变故,苏轼感伤不已,提笔写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上面这故事,我不能保证是真实发生过的,毕竟也有人说,这首词其实是苏轼为了感慨自身遭遇而作的。

至于所用的词牌《卜算子》,因为曲调平实,听起来不光像民谣,还像占卜算卦人的唱词,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名字。“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常把数字写入诗中,所以人送外号“算博士”、“卜算子”,词牌就是借用了他的绰号。卜算子,又名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曲调似民歌,朗朗上口,以苏轼之作为正格。此词牌常用作表述婉转心境,咏物托情,感逝伤怀。说完东坡先生,接下来再讲讲陆游和《卜算子》的故事。

陆游本来是力主抗金北伐的,可惜当时南宋朝廷一直退让,不光不收复失地,还把主战人员给一一罢免了。时局飘摇,壮志难酬,在驿站小驻的陆游心中烦闷,又刚好看见一树梅花残破凋零,坠入泥淖。他触景生情,哀叹自身境遇,于是作《卜算子》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国古代诗词邮票《卜算子》梅花本身香味挺重,就算凋落在地香味也不消散,再加上文人们特别喜欢用花卉的“品格”来定贵贱,于是味道清香、不近蜂蝶的花——比如梅花、兰花之类,就都被列入了品性高洁的队伍。实际上呢,梅花的传粉繁衍,终究还是要靠昆虫协助。只不过因为花开在冬天,蜂蝶很少,所以它才要用浓烈的香气来当诱饵,招引昆虫冒寒前来。

《卜算子》词牌朗朗上口,除了用来感叹一下自己的雄心壮志,当然也少不了要表达一下内心的丰富感情。北宋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就是借了山水而话惜别:“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字通叟,如皋(现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内心不舍,依依惜别。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词句读起来是大白话,但是居然平仄契合,情趣盎然。所以后人从这首词里取了“眉峰聚”三个字,作为《卜算子》这个词牌的别名。和王观并称“二观”的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出名的不多,却有一首《卜算子·春情》甚有韵味:“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於酒。

”春水清澈透明见底,花含苞欲放,枝条嫩展,意中人在百尺楼尽目远望,不知道人在不在楼中?我想象着伊人在春风和煦的时候,乘着小船,荡漾在碧波之中;多想在春风吹拂中和她在柳下做游戏,那该多么惬意呀!想把东风请来,把自己的深深恋情洗涤得更清纯,让它比酒还香,比酒更浓。这首词可以说是经典的抒情佳作了,后人十分推崇它,于是也取了“百尺楼”三个字,作为了《卜算子》的另一个小名。

UUID: 440781a7-d6ce-4a88-a619-6563370af3a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6-28_古人真有才能把占卜小曲唱成民谣.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