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个方面来看,农业的历史就是人类对动物和植物的驯化历史,是将野生动植物变为家养种类的历史。从农业的开端就一直陪伴人类的动植物种类不少,其中的水果,除了葡萄就属数石榴最为知名。晶莹多汁的石榴。图片:Fir0002 / wikimedia
石榴 Punica granatum 属于千屈菜科Lythraceae石榴属 Punica,在传统的分类系统中则将石榴属独立成石榴科 Punicaceae。石榴是落叶的小乔木或者灌木,叶片纸质,单叶对生。石榴枝条末端常形成坚硬的刺。石榴枝条近观。图片:shioshvili / Flickr
花期的石榴较容易辨认:1~5朵花生于枝头,红色、白色或者杂色的花瓣伸展开,直径往往有4~5厘米,如果是重瓣品 种,则还会更大一些;花瓣外是肉质肥厚的花萼筒,通常具有 5个三角形的萼裂片,花瓣脱落后宿存,看上去像一个五角 星。←左右滑动查看→不同花色和花型的石榴。图片:不认识植物
石榴果实在花后开始发育,最终会长成一个球状浆果,其内具有数量众多的种子,难以数清,就连专业的植物志也只是说一句“种子多数”了事。石榴的种加词 granatum 意思就是“多籽的”,这一特点也受到了各地文化的喜爱,东西方国家都有以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的传统。种子最外层则是一层肉质多汁、晶莹剔透的外种皮,而正是这一层外种皮奠定了石榴在水果界中的地位。
挽一勺石榴,咬破外种皮,任其甜甜的汁水在口中四溢,那感觉真是无比美妙。图片:healthline.com
石榴原产自西亚至中亚一带,据说在伊朗、阿富汗等地的山野中可以找到成片的野生石榴林。今伊朗的一道含有石榴汁的汤菜ash-e anar。图片:Danielle E. Sucher / wikimedia
善于航海和经商的腓尼基人利用自己的船队将石榴从西亚带往了欧洲和北非,使得石榴名扬海外,广为传播,腓尼基人甚至还在石榴的名字当中留下了一个记号。石榴的属名 Punica 就来自Poenicus,而这个词正是“腓尼基人”Phoenicia的一个变体。与腓尼基人同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庞贝人也非常喜欢石榴,图为一庞贝画家描绘的水果图,左下角即是石榴。
图片:Naples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石榴向西传播是借助了航运的便利,来到中国则是依靠了丝绸之路。一般认为石榴是在西汉传入我国,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大致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也有观点认为石榴就是张骞带回,一并带回的还有葡萄等植物。不过从文献和张骞当时的条件来看,不太可能是他本人,而是其后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旅或使臣将石榴从万里之外带了回来。
中国最早关于石榴的记载来自东汉张衡的《南都赋》,其中有“梬[yǐng]枣若榴,穰[ráng]橙邓橘”。此时石榴的名字还是“若榴”,而“石榴”一名最早出现在三国曹植的《弃妇诗》中,“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石榴原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安石榴”,有一种说法是石榴来自西域安石国,因此得名,时间久了去掉“安”字,就变成了石 榴。西晋《博物志》中有提到“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唐代元稹的《感石榴二十韵》 中也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不过安石国到底是哪个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论断,一说安石国就是安息,即现在的伊朗。不管石榴是不是来自安石国,安石国是否就是安息,石榴是从西域传入的外来物种是毫无疑问的。
石榴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刚到长安的石榴还只是皇家园林里的奇珍异宝,但到了东汉时期,就已经离开皇家园林,进入王公贵族的庭院中,随后更是进入了普通百姓家,最后成为了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一株花开正茂的石榴树。图片:Stan Shebs / wikimedia
除了占领庭院之外,石榴还经常在诗词歌赋中受到称颂,历朝历代都有留下描写石榴的诗句: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 东汉·蔡邕[yōng]《翠鸟诗》
据统计,仅《全唐诗》中描写石榴或与之有关的诗句就达到了93处,而皮日休更是以石榴为名写了一首《石榴歌》。唐人喜欢石榴,甚至将它扩展到了日常服饰中,现在常说的“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源于此。唐代女性喜欢石榴花红的罗裙,也有将石榴花绣在裙上,因此当时常用石榴裙指代女性,而描写石榴裙的诗词经久不衰,堪比直接描述石榴的诗句。唐代女性的“石榴裙”。图片:china.com.cn
石榴能够占领庭院,除了因为受人喜爱,也说明古人对其栽培方法也多有研究,大大提升了种植成功率。南北朝贾思勰[xié]的《齐民要术》就记载了石榴的扦插方法:农历三月剪下拇指粗细的枝条进行扦插,用枯骨礓[jiāng]石填坑,保持疏松透水并经常浇水;到十月份还需要给石榴缠绕草席保暖,防止冻伤冻死;到来年二月,扦插的石榴就可以正常生长了。
除了栽培方法,古人还对石榴的物候做了记录。
《本草纲目》中就有相关描述:“榴五月开花,有红、黄、白三色。单叶者结实。千叶者不结实,或结亦无子也。实有甜、酸、苦三种。”此外,石榴在栽培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品种。早期的品种以果实味道来定,只有“酸甜二等”。到了北宋,周师厚所著的《洛阳花木记》中则记载了9个品种的石榴,分别是:千叶石榴、粉红石榴、黄石榴、青皮石榴、水晶浆榴、朱皮石榴、重台榴、水晶甜榴和银含棱石榴。
下图列出了已经考证的中国古代石榴品种及特点,石榴在古代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如今,石榴既是应用广泛的园林观赏植物,也是产量极大的水果。关于石榴的食用,很多人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培育出类似于无籽柑橘一样的石榴,可以剥皮直接食用,而不需要进行最后一道步骤——吐籽。不过从生物发育的角度来看,这个愿望注定是无法实现了——因为石榴的食用部分是外种皮,一旦培育出无籽石榴,那么外种皮也就没地方生长,那样的石榴还怎么食用呢?
不过吃货们也不用太失望,虽然没有无籽石榴,但是果树学家们却培育出了一种软籽石榴,这种石榴有些像三倍体无籽西瓜,虽然有种子,但是种子没有硬壳,咀嚼之后可以直接下咽,省时省力,让石榴爱好者欣喜无比。石榴虽然在人类的照顾下遍及北温带,但是石榴属的另一位成员 Punica protopunica 就没这么好运了。这种植物仅仅分布于也门的索科特拉岛Socotra,因此其中文名被称为索科特拉石榴。
有观点认为索科特拉石榴是现在栽培石榴的祖先,不过不论石榴是否由它驯化而来,这种狭域分布的物种已经是一个易危(VU)物种了。或许,我们在关心石榴哪个品种更好吃的时候,也可以顺便关心一下这些不为人知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