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第一次看到肉豆蔻挂在树上时的图片,是源于“杜牧你个流氓”梗。不过这是个乌龙事件,起因是有人把肉豆蔻的图片附会到了“豆蔻年华”中的“豆蔻”上。这里的豆蔻来自杜牧的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其实指的是姜科山姜属的植物,诗人把十二三岁的少女形容为豆蔻梢头娇嫩欲滴的白色花苞。
起初,“豆蔻”这个名字是山姜属植物如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和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等等专属的,后来姜科其它香料植物也被统称为“豆蔻”,比如白豆蔻(Amomum testaceum)和绿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三种叫“豆蔻”的香料,分别属于不同的属。图片:余天一。
最后在中国植物志中,“豆蔻”这个名字给了小豆蔻和白豆蔻所在的豆蔻属(Amomum)。肉豆蔻这个名字也来源于“豆蔻”,可能因为肉豆蔻味道与豆蔻类似吧。
肉豆蔻所在的肉豆蔻科是个几乎完全分布在热带的科,中国有分布的种类很少。肉豆蔻科很多属都有奇特的假种皮结构,当果实成熟时果皮裂开,露出颜色鲜艳的假种皮,代替果实吸引鸟类前来饱餐。鸟类可以消化假种皮,但是很难消化坚硬的种子,肉豆蔻科植物就借此把种子传播到远方。肉豆蔻开裂的果实很有视觉冲击力,红色的“魔爪”让人印象深刻,而肉豆蔻果实的确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魔性,在无意中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欧洲传统香料主要是各种香草,而香草的香气大多容易挥发,长时间腌制或烹饪后,很多香草不能保持浓郁的香气。因此在欧洲,来自亚洲热带的肉豆蔻和其它几种香料(比如胡椒)相比显得弥足珍贵。然而,彼时的肉豆蔻等亚洲香料被阿拉伯人垄断,迫使欧洲人开发新航线,这也是促使世界连为一体的大航海时代的开端。肉豆蔻这个物种的唯一原产地马鲁古群岛(今属于印度尼西亚),因此也被称为“香料群岛”。
肉豆蔻果实有两部分可以做成香料,种子晾干后被称作nutmeg,而“魔爪”一样的假种皮晾干以后被称为mace。假种皮大概需要晾晒10到14天,晾晒时鲜艳的红色会逐渐变成橙色或褐色,而种子晾晒的时间比假种皮长得多,需要六到八周。肉豆蔻种子(nutmeg)的味道亲测有类似松脂和樟树的味道,但是更加柔和。种子剖开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花纹,和槟榔的种子有些相像。
干制假种皮(mace)的味道和nutmeg类似,nutmeg的味道更加香甜,而mace的味道更加清淡。中国分布的肉豆蔻属植物很少,只有分布于云南南部的云南肉豆蔻(Myristica yunnanensis),以及分布于台湾兰屿的兰屿肉豆蔻(Myristica ceylanica var. cagayanensis)和红头肉豆蔻(Myristica elliptica var. simiarum)。
肉豆蔻属植物大部分时间都在开花结果,但是果实有集中的成熟期,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那一抹鲜艳的红色。肉豆蔻属植物的种子对动物有一定的毒性,这能防止动物在吃掉假种皮时啃食其种子。在作为香料使用时,由于剂量较小,肉豆蔻的种仁可以说是几乎无毒的。种子中的肉豆蔻醚(myristicin)和榄香素(elemicin)有麻醉和致幻的作用,如果大剂量食用就有可能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