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土豆,败也土豆

作者: ArcherEmiya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8-06-21

本文讲述了马铃薯从南美原产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的历史,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土豆”作为食材一直是廉价足量的代表之一,土豆泥、炸薯条、土豆炖牛肉……种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的菜肴是大多数人眼里的美味。但你可能想不到,马铃薯在世界范围广泛种植,不过是最近五百年的事。

马铃薯原产南美,一般认为出自秘鲁到玻利维亚极西北部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区。16世纪上半叶,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西班牙殖民者见到了村民种植的马铃薯,并出于惯例将其带回了欧洲。

爱尔兰,成也土豆,败也土豆。当时,初到欧洲的马铃薯并未像今天一样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它的淀粉含量太高了。因此,大多数简单烹饪方式都无法让它“单纯的一股淀粉味”有所改善。上流社会的人们有各种食物可以选择,这种味道寡淡的舶来品他们爱不起来。但马铃薯易于种植、容易饱腹、富含营养,对下层人民来说,可是绝好的粮食作物。

1565年,马铃薯传到了爱尔兰。在战乱导致传统农作物严重受损的爱尔兰,深埋地底的新作物马铃薯安然度过了战火,并在之后以救灾粮食的形式登上爱尔兰人的餐桌,迅速成为爱尔兰人民喜爱的作物。

17世纪开始,爱尔兰人几乎只以马铃薯作为主食,这种方便获得而又富含营养的食物促使爱尔兰下层人口快速增长直至翻倍。但危机也在其中。依靠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的马铃薯遗传多样性极低,对疾病的抗性也极低,这让爱尔兰在18世纪经历了好几次马铃薯减产,断断续续发生了好几次小规模的饥荒。到了1846年,大规模的马铃薯晚疫病爆发,疫病发生在马铃薯上,却不亚于是直接发生在爱尔兰人身上。

如今,马铃薯在欧洲早已不是“下层人民”的专属口粮。随着大力推广,马铃薯收获了足够的群众基础,烹饪方式也开始花样翻新。就说法餐吧,马铃薯在其中的地位已经无法撼动,而俄罗斯人则把马铃薯用在伏特加的酿造中。

今天,马铃薯在中国同样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作为蔬菜食用。一般认为它最早在16世纪传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高端食材”专供达官贵人。直到明清之际,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传入民间,加上栽种技术提升让产量倍增,马铃薯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等到清乾隆年间马铃薯种植扩散,马铃薯才在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波折后真正在中国扎了根。

马铃薯沿着各大航路,从南美传播到全世界。虽然刚到的时候没有赢得各地人民的喜爱,但它的块茎埋于地下默默生长,终于因“易生长、有营养”慢慢成为平民之选。这个故事,在世界各地反复上演。

它的风味质朴到几乎没有特殊味道,易于调味,几乎可以用任何方式烹饪,这些特性,最终让马铃薯成为了世界顶级美酒与美食的重要组成。

看似平凡的“土豆”,就这么在几百年时间里从地底钻出,征服了原本对其不屑一顾的世界人民,从嘴,到胃,到心。

UUID: 0be506f2-40bb-40eb-8e85-c0e1e5efa73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6-21_成也土豆,败也土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