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两颗棉花糖就能预测你未来能否成功,你信吗?在心理学著名的“棉花糖实验”里,研究者给幼儿园小朋友一颗棉花糖,并且说你可以现在就吃掉它;但如果你等上15分钟都不吃,就会得到第二颗棉花糖。根据后续跟踪,得到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在未来更加成功。这项研究发表在1990年,当时学者认为,忍耐不吃糖的小孩具备更强的意志力,能为了长远利益放弃暂时的欢愉,这种“延迟满足能力”正是他们成为人生赢家的原因。
最近有学者重复了这个著名实验,结果没有支持原观点。新研究的作者来自纽约大学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他们一直对早先实验持怀疑态度——样本又小又单一。于是,他们重新搞了一次棉花糖测试。原来的样本不是小吗?这次扩大。之前样本太单调,这次样本多了就可以分组了,什么家庭收入、父母学历、文化背景之类的统统考虑进来。新研究把孩子分为两组,一组中母亲具有大学学历(学历组),另一组是母亲没有大学学历(无学历组)。
两组比较,母亲有学位的小孩似乎等待时间更久、未来表现也更好。
新研究发现,等待棉花糖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孩子的家庭条件相关。这意味着也许并不是意志力让孩子实现长远成功,而是家庭条件先影响了意志力,同时又影响了未来成功的可能。早期社会研究严重低估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光拼自控力不足以抵消社会环境带来的劣势。
在揭示早期实验设计的问题外,新的实验结果也让人重新思考:为什么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不愿意等待第二颗糖?一种可能是,经济压力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影响选择。在棉花糖测试中,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少为吃不饱而担忧——家里的食物总是充足的,就算不足家长也会立马补上。因此,在实验中等待几分钟没有什么风险,即使等不到第二颗棉花糖——他们也不缺这个啊。
另一方面,家庭条件差的小孩可能吃了上顿愁下顿,父母承诺的买这买那,最后可能也因为真没有钱而无奈作罢,等待就成了竹篮打水般的风险。所以,这些孩子就更没动力去等不确定的第二颗糖。
这些发现引出一个观点:贫穷家庭的父母倾向于在可能的情况下纵容孩子,而富裕家庭则会让小孩等待更大的回报。染发剂和甜食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购买这些东西往往是穷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唯一的放纵。毕竟,零食和新衣服带来的欢愉是确定的,谁又能知道明天有没有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