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到了各大营销号蹭热点的时候,各种“教女生看球”攻略层出不穷。在许多人眼里,女性和足球的关系相当微妙。大多数人在我自称球迷之后都会略微惊讶“你是女的,也看球啊”,甚至生出“你真的看得懂吗”的疑惑。在他们眼中,所谓“女球迷”就是世界杯的时候看帅哥、凑热闹的存在,对足球一窍不通,甚至和“伪球迷”形象直接挂钩。
但另一方面,与足球相关的电视和网络节目、乃至纸质媒体,又都充斥着女性的形象——不过是供观赏的那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怪现状?为何在大多数运动都在努力实现平等参与、至少是平等观看的今天,女性却总是被“第一运动”足球边缘化?虽然作为球迷,我对足球运动整体抱欣赏的态度;但客观来讲,作为一个女性,我又很容易感到足球运动在价值上对于女性的排斥。
在足球领域,特别是一些传统上强势的国家,例如英格兰、苏格兰、德国等,常常会强调“硬汉”、“铁血”、“勇猛”的风格,而对“娘”和“阴柔”唯恐避之不及,“踢球跟个姑娘似的”可谓是对一个足球运动员最大的侮辱。
这或许与足球运动本身有关。在需要大量爆发力和体力的运动上,男性会有更强的优势;也不可否认,在职业层面的竞技上,男足比女足的观赏性要更强。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足球运动对于“娘”的排斥,也源于它的文化标签,尽管这些标签现在已经过时了。现代足球运动诞生于1848年的“剑桥规则”,这种被贵族阶层“驯化”的平民运动曾被用于男校,培养男孩子们的健康体魄和规则意识。
在男性气质受到极度追捧的足球领域,女性被边缘化是在所难免的。每个运动按理说都有懂和不懂的人,但却很少有人像足球一样,把伪球迷和女性直接联系起来。女性被刻板印象化,和女性在这个领域的边缘地位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在这种环境下,女球迷群体又是真实存在的。在英国,到现场看球的英超球迷,多达25%是女性。
有人会觉得,足球本来就是男性主导的运动,强调女性的存在并不合理。但这个论断有问题——场上踢球的都是年轻、健壮的人,那么是否老人、小孩、胖子和瘦子也不配看球呢?足球领域中,欧洲、拉美十分强势,那么亚洲人是否就不配参与?现代的职业运动虽然极其精英化,但也离不开大众参与的全民运动。在巴西、德国和英格兰,街头踢球的不只有小男孩,还有许多小女孩,妈妈带着女儿去看球也非常普遍。
女球迷和男球迷不应该有本质区别:亲身参与一项运动,为自己喜爱的球队或者球员呐喊助威,欣赏运动的美和激情。观赏这件事,本来就不应该和性别挂钩;乃至是看什么、怎么看,也是每个人的自由。男性可以像欣赏史泰龙和施瓦辛格一样欣赏球员的外表吗?当然也可以,这也并不是“女球迷”的标签。其实,不论男女,每个所谓的“真球迷”,也都是“伪球迷”开始慢慢了解足球,领悟其魅力。靠性别辨“真伪”,完全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