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脑科学说:你不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孩子长大后多半就会忘了你?

作者: 七君

来源: 把科学带回家

发布日期: 2018-06-14

本文探讨了童年失忆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情绪激烈的事件、逻辑通顺的故事和青少年期常听的歌曲更容易被记忆保存,并强调了父母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你最早的记忆是几岁时留下的?大部分小时候的记忆都消失了对不对?我们之前的一期节目曾经讲过,为什么你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了。大多数人在3岁半前的记忆都非常模糊,甚至根本没有人头几年的记忆。这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叫做童年失忆(childhood amnesia)。美国艾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Patricia Bauer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童年失忆。

她发现,2岁的小孩子实际上对之前发生的事也有记忆,但奇怪的是,成年后这段记忆就奇妙消失了。她和同事做了一些实验,他们录了一些孩子在3岁时和父母的对话,比如去游乐场玩,或者去见了哪个亲戚,然后过几年等他们长大后再看看他们记不记得这段记忆。结果呢,7岁的时候这些孩子还能记住70%的内容,但是到了8-9岁的时候只能记得不到40%了。也就是说,7-9岁间就是童年失忆发生的主要时间段。

不过,这并不是说所有童年期的记忆都无法保存。下面3类童年记忆更有可能被你的大脑珍藏。第一类是,那些引起了你的激烈的情绪的事件。比如让你特别痛苦或者开心的事情(像是看到拿着卷子走过来的老师摔了一跤而喜极而泣),就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很显然,这符合我们的常识。第二类是,那些逻辑通顺、有头有尾的故事。什么样的记忆是这种结构完好、逻辑通顺的记忆呢?

比如爸妈给你讲的有逻辑的、生动连贯故事,或是你通过作文有条理地复述过的一件事情,像是你妈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你看书的时候吃饭。换句话说,让我们更明白前因后果的、能把细节合理地串起来的事件也更容易被保存下来。这就是父母给孩子读的那些好的故事更容易被孩子们记住的一个原因。当然了,这也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教条容易被忘记的原因。

这也提示我们,小时候多写写日记,也可以帮我们把发生过的事情记得更清楚。第三类就是你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经常听的歌曲,比如儿歌或是你那个年代流行的音乐。最近几年,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和成年后听到的音乐相比,青少年时期听到的音乐会最能激发我们的感情、最不容易被忘掉,而且这些由音乐引发的激情并不会随着我们年纪的增加而消减。这个现象也被称为音乐怀旧(musical nostalgia)。

下面要说一个让人悲伤的事实,那就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40岁以后,生活中能留下深刻记忆的,特别是愉快的记忆的事件会越来越少。是这样的,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当一个人活到七老八十,回看自己的一生时,让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记忆是10-30岁之间的愉快的记忆。

这种被反复验证的现象被称为回忆隆起(reminiscence bump)——10-30岁间的记忆就像一个小山包一样长在你的心里,让你在回想过去的时候很难忘却。一个55岁的人的回忆隆起,10-30岁间的记忆印象最深刻。也就是说,你人生大部分最美好的回忆都(将)发生在30岁之前。

如果你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没有留下那些让你情绪满满的体验,没有听过你爸妈给你讲过特别有道理有逻辑的故事,也没有听过几首好听的歌曲,那么等你老了,就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了。

反之,这也告诉爸爸妈妈们:如果你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没有给他们讲过逻辑清晰、引人入胜的故事,没有给他们哼过几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没有和他们一起愉快地玩耍的话,等他们长大了、上大学了、参加工作了,随着和你相处时间的减少,他们对你的印象,特别是那些美好的记忆就只会越来越模糊。

实际上,研究记忆的科学家们常常把人生分成3个阶段:0-5岁——童年失忆,10-30岁——深刻到不成比例的记忆(回忆隆起),然后就是剩下的没什么特别深的印象的后来的记忆(记忆新近期)。啊!这么看起来的话,人生80年,前5年的事情不记得,记得最清楚的日子只有10-30岁之间的20年不到的时光。人生的记忆还真是短暂呢!

UUID: cb8afe49-86dc-46d0-bed6-985e04b5a85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把科学带回家公众号-pdf2txt/2017-2018/2018-06-14_为什么脑科学说:你不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孩子长大后多半就会忘了你?.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