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知识分子》刊登的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科普文章的阅读量近8万次,收到90余条留言。这些留言中,除了不少称赞文章通俗易懂的,还有不少是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问题。很多读者以为作者王贝宁是资深的医生或大教授。实际上,她是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本科生,也是《知识分子》科学传播小分队的成员。文章推送当天,作者王贝宁同学还在实习的医院上班。下班后,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做了解答。
今天,我们除了刊登王贝宁对读者朋友问题的解答,并邀请她介绍“胃癌的I级致癌物:不惧怕,不回避,不轻心”一文是如何诞生的,她是如何在科学传播小分队工作的。幽门螺杆菌在细菌学治愈后发生再感染的情况很少见,感染复发大多为初始感染菌株的再燃(因前一次根治不彻底)。每年只有不足2%的成人会出现幽门螺杆菌再感染。但在儿童、发展中国家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中,再感染率可能较高。
目前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方案为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抑制胃酸药物+铋制剂,你的方案是标准的四联治疗(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抑制胃酸药物:奥美拉唑,铋制剂:枸橼酸铋钾),但是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因此抗生素的选择不是固定的哦,需要医生根据当地细菌流行病学情况和服药后的效果进行调整。
目前国内指南的推荐意见是:对于无症状,但检查出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而非既往感染)者,治疗与否主要在于个人意愿,因为考虑到我国高达5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对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都进行筛查和治疗,不符合卫生经济学的考虑。所以没有强烈担心和治疗意愿可以暂不治疗,有症状则需治疗。
血清学和PCR检测确实证实在感染者的唾液和牙菌斑中有幽门螺杆菌,但其存在率比较低,或只是暂时存在,因此目前幽门螺杆菌的口-口传播还有待证实。但尚不可否认一些极端情况如患者本身胃内幽门螺杆菌载量较大时,反流至口腔的胃液可能会使口腔中菌量升高,患者接触免疫力较低人群时发生口-口传播的可能。
幽门螺杆菌带有可以分解尿素的尿素酶,因此让受试者服用含有C14标记的尿素,胃内幽门螺杆菌即可分解尿素产生C14标记的CO2,呼气试验即为检测受试者呼出气体中的C14含量。呼气试验结果是有一个界限值(cut-off value)的,超过此值就可以认为感染。没有超过此值定为阴性,阴性结果也是有数值的,不一定就是0,检测结果与检测手段、胃内环境因素的都有关,但不能说有数值就是感染。
要是查出感染,还是服药治疗比较好。目前没有证据说吃哪些食物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不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那些明确的对消化道黏膜有损伤的食物(高盐、腌制、油炸烧烤食物),这样即使感染后胃黏膜修复得也会比那些“作”的人快一些。
《知识分子》科学传播小分队是《知识分子》发起的一个科普创作组织。目前有70余名成员,他们来自海内外的顶尖高校、研究机构,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还有博士后,研究的领域也是多姿多彩,有社会学、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化学、材料学、考古学、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等。这些年轻人不仅热爱科学,而且热爱科学传播。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王贝宁就是其中的一位。科学传播小分队正在招募科学写作的爱爱好者。
如果你有科学研究的背景,同时热爱科学传播,在非虚构创作上有野心,不要犹豫,请联系我们。加入《知识分子》科学传播小分队,你可以:1、得到专业编辑指导,写作是乐趣,也是一门手艺;2、以文会友,通过《知识分子》、《赛先生》等公众号发表你的见解;3、相当数量的稿费,以及优秀文章的额外奖励;4、参与《知识分子》年度作者的评选,年度作者将受邀参与大咖云集的《知识分子》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