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块儿小石头,棱角方正,泛着翠绿的色泽。它有一个美丽的学名:天河石。在最初接触它的时候,我觉着它的名字一定与天上的银河有关,毕竟那抹翠绿,似乎融化着星汉的色彩。天河石是长石类矿物的一种。后来,随着地质知识慢慢加深,我才终于了解到,原来“天河石”只是它英文名的意译,而这个英文名则是用来标记人们最初发现它的地方,和那一身翠绿并没有太大关系。
它英文名音译读作“亚马孙奈特”(Amazonite)——这个名字里透露出来的产地信息,自然是指地球上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Amazon River)。地球之肺亚马孙河长约六千多公里,几乎横贯了整个南美洲。现今的它发源于秘鲁的阿普利马克水系(Apurímac),接受将近一万多条支流的汇入,一路向东滚滚流淌,最终在巴西的贝伦市(Belém)附近流入大西洋。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它一条河的流量,比起老二(尼罗河)、老三(长江)、老四(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还要大。一条亚马孙河,就分担了全球所有河流总流量的20%。亚马孙河经年不断地从安第斯山麓带来泥沙,为流域注入矿物质,加之它流经热带,气候带来丰沛的降雨,于是在它的冲积平原上,繁育着一片巨大的热带雨林。
这片面积达700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有着惊人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物种最多的雨林。巨大体量使得它为地球提供了重要的氧气产能,并调节着地球气候的规律变迁,人们因而把它比喻成“地球之肺”。亚马孙的河水诉说着流不尽的故事,雨林的故事、土著文化的故事,以及……它自己的故事。曾经的它并非像现在这样,从巴西东部注入大西洋。
事实令人吃惊:它真正的家乡,其实是远在大西洋对岸的非洲,和流过今日中非腹地的刚果河有着密切联系。为什么一条南美的河流,反而与隔洋相望的非洲有联系呢?这要从六千五百万年前说起,那是一个恐龙们还没有告别这个世界的年代,彼时的南美洲与非洲大陆连为一体。古老的原始亚马孙河就从这个联合大陆(盘古大陆)中央的山脉里发源,一路向西奔流,注入太平洋,而不像今天这样注入大西洋。
但是后来在软流圈的不断拉张下,这个联合板块终归还是从中间裂开了一个大口子,西半部分叫做南美大陆,东半部分叫做非洲大陆,分别向着西、东两个方向缓缓漂移。南美大陆往东移动,侵犯到了太平洋里纳兹卡板块的“地盘”,两者的挤压导致了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这条横空出世的山脉,就像一条大坝一样,阻碍了当时亚马孙滚滚向西的河水。这些水出不去,就在南美洲的腹地淤积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
后来随着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越漂越远、大西洋越张越大,非洲的中央山脉,再也无法向着已经隔洋相望的对面南美输送水源了。此时,这条叫做“安第斯”的大坝,从“阻碍者”摇身一变,当起了“维持者”,戏剧性地接过了为“亚马孙大湖”输入水源的职责。整个形势反转的过程,最终令亚马孙水域的流向从自东向西转为自西向东,从注入太平洋变为注入大西洋。
时间转眼到了冰河时代,气候的转冷,让全球水平面大幅度下降,这个巨大的湖泊再也没能力维持它的水位,缓缓干涸,从史前的洲际大湖,缩减成了密集分叉的河流。得益于水系长期的冲刷,这片原始大湖驻扎的区域,早已被刷成了平坦的冲积平原,为今日热带雨林的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地貌基础。这条承担了全球流量五分之一的世界第一大河,居然是从一个史前大湖严重缩水而形成的,这事实不禁令人唏嘘。
在大自然的悠悠历史面前,“沧海桑田”这个词能指代的对象,实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