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城市的街头巷尾时常弥漫着阵阵麻辣小龙虾的香味,辛辣劲爆的口感撩拨着食客们的味蕾,红火油亮的色泽强烈得刺激着食欲,脑下垂体不断分泌的内啡肽,给人们带来了绵延不绝的欢愉和满满当当的幸福感,抚慰着处于生活重压之下的都市人群。也不知何时起,小龙虾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民夜宵”。
“小龙虾”一般是对小型淡水螯虾的统称,英文俗名crawfish,而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小龙虾便是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克氏原螯虾属于十足目的蝲蛄[là gǔ]科,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被直接称为蝲蛄。它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也叫美国螯虾,因其原生地在墨西哥湾附近,尤其集中在密西西比河河口一带,所以又称作路易斯安那州螯虾。
小龙虾的环境容忍性极强,喜欢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淡水湖泊、沼泽、溪流或沟渠中,适宜生长的水温跨度很大,耐高热和严寒,甚至可忍受微盐的水体,这在淡水螯虾中很少见。小龙虾在繁殖季节喜欢掘穴而居,对农田和堤坝都造成了很大破坏。
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甚至同类或动物尸体都在它们的食谱上。小龙虾的体色来自于通过食物链诸如某些藻类富集的虾青素,烹熟的小龙虾外壳中的甲壳蓝蛋白变性,释放出游离的虾青素,使小龙虾呈现出鲜亮的红色。
小龙虾几乎可以常年交配,尤其以每年的春季为高峰,交配一般在水中的开阔区域进行。雄虾通过交合刺将精子注入雌虾的纳精囊中,精子可在纳精囊中贮存超过半年。和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抱卵亚目物种一样,小龙虾的卵巢在交配后需2~5个月才能成熟,随后雌性进行排卵并完成受精,受精卵则粘附在雌性腹部下,也就是俗称的“抱卵”。
小龙虾生长十分迅速,刚刚离开母体的小龙虾只有0.5毫米长,但经过两个月时间就能长到6厘米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三个月完成十一次蜕壳的小龙虾就已经达到性成熟。小龙虾凭借凶猛的习性和强大的繁殖力,以及对环境超强的适应性,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占领了广袤的中华大地,同时也占领了我们的餐桌。
小龙虾在污染环境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移出体外,所以即使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小龙虾肉里的重金属也未必会超标。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通常食用的虾尾部并无太多重金属。
不只有我们爱吃小龙虾,高冷的北欧人也没有错过此等美味。小龙虾在瑞典和芬兰是十分受欢迎的传统美食。地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瑞典,每年八月的第一个星期都会举办盛大的小龙虾节,人们嬉水、划船、吃小龙虾,欢乐地沐浴在极昼午夜的阳光之下。
在欧洲殖民者来到路易斯安那之前,这里的美洲原住民就已经开始广泛食用小龙虾了。欧洲人的到来,将他们的文化和烹饪技法带到了这里,与当地食材碰撞,迸发出了新的火花。阿卡地亚后裔以辛辣为主的Cajun food风靡全美,主打菜就是小龙虾。别说原住民了,地道美国人食用小龙虾的历史都已经超过一百年,比我们久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