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培根的这句话,也适用于讨论科研和科学传播的关系。如今,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已经被视为科技创新的两翼,显然不可偏废。在4月初,“知识分子”联合知名科学传播专家贾鹤鹏领衔的团队进行了上千人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科研工作者对科学传播培训具有很强的需求。
在所有参加调查的938名科学家中(截止到2018年4月13日),97%的科学家认为科学传播非常重要。88.4%的受调查者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参加科学传播培训,但有近半数的人过去一年中未参加过任何科学传播活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科学家、课题组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他们写得一手好文章,频频登上媒体报道的显著位置,走进电视台、广播电台,活跃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在科学事务上发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可谓得风气之先。但更多的科学家渴望得到专业的科学传播培训,我们的调查显示,他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69%的科学家愿意进行科普写作方面的培训,52%愿意参加科学传播的研讨班,49%愿意接受媒体素养培训。
以此调查为契机,我们研发了一整套科学传播系列培训课程体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着眼于从总体上把握科学传播活动的规律,并结合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研讨、教学与训练。
本课程将以模块化的形式,涵盖科学传播的目的、意义与收获(政策支持、领导重视、公众支持、同行关注);如何区分不同的科学传播活动类型(正面宣传、劝说公众改变态度和危机应对);区分科学传播的对象,政府、民众、同行以及媒体传播;科学传播的过程与技能;科普写作(含新闻通稿和科普文章)的基本要素;科普讲座与公众演讲的实操技巧;如何创作科学故事;科学传播的音频视频制作入门;以及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号等)的利用。
7月3日-5日,本课程体系将进行首期研学营学员招募,我们将邀请在一线从事科学传播研究、培训、科普作家、媒体运营的7位专业人士主讲,从理论到实操,带您踏上科学传播的崭新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