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前不久,英国广播公司披露了一则消息: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大剂量的维生素B补充剂可大大降低空气微粒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消息称,实验志愿者每天服用维生素补充剂(50毫克维生素B6、2.5毫克叶酸即维生素B9、1毫克维生素B12),连服4周后可把PM2.5的损害减少28%~76%。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92%的人口居住在PM2.5超标的地方,这一研究成果无疑是个好消息。我们应该“拥抱”维生素B了。
真相: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必需的营养物质。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最早大概始于3000多年前。当时的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虽然那时人们并不清楚是食物中的什么物质起了作用,但这可能就是人类对维生素最原始的认识。
1912年,波兰科学家芬克经过千百次实验,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维他命”(Vitamin),后来被称为“维生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被人们认识和发现。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就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其中,维生素B和维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
在营养学中,谈论维生素B时,总是说“B族维生素”。
显而易见,维生素B是一个“族群”。除了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9),生活中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还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维生素B3),它们个个本领高强,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不可小觑。
譬如,维生素B1能够抗脚气病、抗神经炎;维生素B6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维持神经系统功能和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维生素B12能够维持造血器官的正常功能,参与髓磷脂的合成,可以维护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所以缺乏维生素B12还会诱发老年痴呆症,等等。
既然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能抵御PM2.5,那么是不是可以尽情拥抱它们呢?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虽然水溶性维生素不像脂溶性维生素那样容易发生摄入过量而致人中毒的情况,但也是需要注意的。比如经食物来源摄入大量维生素B6没有不良反应,但补充剂中的高剂量维生素B6可引起感觉神经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大剂量叶酸会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病人惊厥发作;过量叶酸的摄入也会干扰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诊断,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神经损害。
第二,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实验,但把实验室里的内容照搬到生活中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就连参与该项研究的专家也表示,虽然B族维生素能抗污染的实验结果令人振奋,但也要谨慎;虽然效果真实,但工作尚有局限,因为它只是一个小规模实验,没有考虑到种族之间的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更多和更大规模的实验。
其实,避免空气污染的伤害,除了被寄予希望的维生素B,我们还有许多防范措施,比如在污染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并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还要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