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的羊肉最好吃?
科学上评价羊肉和其他肉制品有一套客观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物理特性,如肉的色泽、嫩度、持水能力, 也包括一些营养指标,如水分、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等。其中,风味物质的构成和多少是影响羊肉口感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相比于产自农区的羊肉,牧区放牧的羊肉的风味物质种类要更多,风味更浓郁。原因是放牧羊比舍饲圈养的羊运动量大,肌肉纤维很粗壮,嚼起来的口感好。纯天然放牧的羊心情自由、悠闲、无拘无束,健康状况也更好。这个道理和人类心情愉悦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一样。健康的羊机体抗氧化水平更高,而宰后获得的羊肉的多个指标(色泽与持水力)都随着机体抗氧化特性的提高而提高。
放牧采食的牧草也含有一些风味前体物质。前体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硫胺素等水溶性物质,也包括各种脂肪酸在内的脂溶性物质。这些前体物质会通过羔羊采食进入羔羊体内,最终沉积在羔羊肌肉组织中。在高温烹制后,这些前体物质会被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醛类、酯类、醇类等,这些挥发性物质最终给人们丰富的、浓郁的口感,通过刺激人口腔上皮细胞给人带来愉悦感。
牧草的种类也会影响羊肉的风味。有研究表明,采食沙葱、地椒牧草的绵羊,羊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及色氨酸含量提高,提高了羊肉风味前体物质含量。而甘草中的黄酮类及苜蓿中的皂苷类物质均有提高羊肉品质、改善色泽及提高持水力的功效,与其促进绵羊的健康水平有关。
内蒙古、新疆与宁夏等西北地区,因为丰富的天然牧草资源和放牧条件,产出的羊肉最负盛名。那么,这些地方产出的羊肉有高下之分吗?
风味物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同样是牧区,不同牧区产出的羊肉也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省区,即使换一个草地换一种羊,风味也会变化很大。
科学研究只能判断每种羊肉风味物质的构成和多少,但是与人们主观上的好吃不好吃并没有确定的关系。同样一块肉,有人觉得美味,有人难以下咽。人们评价羊肉是否好吃,主观感受主要由是否习惯(比如从小吃)有关。
走访羊肉产区,会发现当地人总是对自己家乡的羊肉最热爱。这可能是从小吃羊肉对自己家乡羊肉的风味和口感有记忆。而这些细微的风味差别,非传统牧区的人是比较难分开的。
简而言之,对于牧区人来说,家乡的羊肉最好吃。对于非牧区的人来说,来自哪里的羊肉最好吃,很可能根本就吃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