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鳕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交织

作者: 一个男人在流浪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8-06-07

本文讲述了鲱鱼和大西洋鳕在欧洲历史中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大西洋鳕如何成为维京人和巴斯克人的重要食物来源,以及它如何在现代成为资源冲突的焦点,被称为“鳕鱼战争”。文章还探讨了过度捕捞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如何更敬畏和谨慎地对待自然。

就要高考了!再做一套模拟题来得及吗?距离高考还有不到9小时,日历娘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套阅读理解模拟题。问题在文末,与今天的文章有关,所以请先认真阅读全文(没有背诵)。

在欧洲,有两种鱼频繁出现在历史书上,其中一种,就是近两年以醉人气息成为网红的鲱鱼。正是由于它,“低地小国”荷兰得以垄断欧洲的水产贸易,并开启了“海上马车夫”的宏大征程。然而纵使鲱鱼以一己之力推动了第一个全球性大国的崛起,但与今天的主角大西洋鳕(即前文提到的另一种鱼)比起来,恐怕还得甘拜下风。人类与这种鱼相伴而行的历史脉络,串起了许多伟大文明的身影。直到今天,鳕鱼的故事也未曾终结。

在步入农业社会之前,人们主要通过采集和渔猎为生,即便进入农业社会之后,许多文明仍受制于技术水平和环境因素的限制,依然将渔猎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在维京人的餐桌上,就少不了各色海鱼的身影,但大西洋鳕的地位无疑是最特殊的。维京人发现,这种大型鱼类的油脂含量很低,仅需简单晾晒风干,就可以经久不坏,而含量丰富的蛋白,也给维京汉子们提供了足够的营养供给——这无疑是常年搏命大洋的维京水手们最需要的。

不过,真正将鳕鱼的价值挖掘到极致的,是今天生活在西班牙和法国边界地区的巴斯克人。这个以捕鲸传统著称的古老民族,依靠出众的航海技术和敏锐的商业意识,成为了鳕鱼财富游戏中最初的玩家。中世纪欧洲的农业技术并不不发达,普通百姓常年以谷物充饥,以豆制品和奶制品补充蛋白,有限且昂贵的肉食受到严格的宗教清规约束——每周三、周五、复活节、圣诞节之类节庆前后,都被列为斋戒期。

不过,清规里也有特例——水中出产的鱼类,被排除在禁令之外。

在整个二战期间,出于对德国潜艇的忌惮,冰岛渔场陷入了久违的平静。1945年二战结束后,各国渔船重返冰岛,延续了几百年的鳕鱼贸易,似乎正要回到正轨。但此时,冰岛已非一个可以被忽视的角色。就在二战结束前一年,脱离了丹麦控制的冰岛成为了独立国家,而对这个新生小国来说,自家门口的鳕鱼资源不仅事关主权,更直接影响着国运社稷。

尽管资源分配的方式已经划定,但大西洋鳕,这种在近一千年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鱼的故事,依然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危局。给全人类的警钟,再次敲响。我们通常认为,耕地可能会荒芜,野兽可能会被捕杀殆尽,但海洋是如此富足广袤,生物资源取之不尽且源源不绝,只要取之有道,人类就会拥有享不尽的海洋资源。但问题,恐怕就出在“取之有道”这个词上。

尽管人们不愿承认,但如今的海洋生物资源似乎已经走到了拐点:自1988年以来,全球渔业的总产量由增长转为下滑,而许多历经千万年演化的生物,甚至已经彻底走进了历史。

UUID: 85272406-e957-44d9-9f48-4ffa593749a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6-07_就要高考了!再做一套模拟题来得及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