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李红良团队论文遭质疑

作者: 叶无言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8-06-06

李红良团队的多篇论文遭到美国基因治疗专家的质疑,认为存在重大纰漏。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的调查结果与国际专家的质疑形成对比,引发了对学术诚信的广泛关注。

最新进展:2018年6月4日,《自然医学》刊登了来自美国4所大学,6位基因治疗专家的针对李红良《自然医学》论文的来信,他们认为李红良团队2017年至2018年初发表在该刊的四篇论文有重大纰漏。同时刊登的还有李红良团队的回应。至此,距离《知识分子》首次公开刊发李红良论文涉嫌造假的报道已经过去4个多月时间。针对国际同行的新质疑,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将如何回应?

是发起新的“零容忍”调查行动,还是纳入他们此前的结论“李红良团队不存在学术造假”?另外,针对本刊及众多网友披露的李红良17年间多篇学术论文涉嫌存在的图片造假问题,武汉大学还未回应,是否也会发起“零容忍”的调查行动?国家履行自然科学论文造假监管责任的机构是否会有进一步行动?本刊将持续关注。

事件回顾:武大第一次内部调查:2017年4月28日,武汉大学第一次接到匿名举报,称该校长江学者李红良论文涉嫌造假,随即启动内部调查,并于2017年12月18日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三位院士在内的五名专家进行鉴定。专家组当时认定的调查结论为,“三个课题中关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数据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然而这次内部调查并没有让质疑声就此消弭。

《知识分子》刊发调查报道:2018年1月18日,《知识分子》首次刊发武汉大学长江学者李红良被同校千人专家学者举报其两篇《自然医学》论文涉嫌造假的调查报道。武大学术委员会再次组织调查:很快于1月29日发布结论,认为“李红良团队不存在学术造假”。其中调查结论的第二点认为李红良有两篇文章出现了个别图的问题,一篇已发更正,而另一篇属于“编辑和校对问题”。

但是,多位AAV基因治疗领域专家向《自然医学》提出质疑,认为李红良相关猴子实验可能存在重大纰漏。

牵出更多涉嫌图片造假论文:李红良事件被公开披露后,有细心网友发现,多篇李红良的论文出现同样的显而易见的问题:用同样的图,号称是不一样的实验。而且时间跨度从2007年至2018年,在李红良做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文中反复出现。《知识分子》进一步追踪:于3月、4月先后披露李红良17年前、硕士期间发表多篇SCI论文的奇迹背后,以及在协和医学院跟随两位院士读博士期间,涉嫌多次出现图片造假。

经过长达四个多月的等待,来自美国4所大学,6位基因治疗专家的信函终于在《自然医学》刊出了。他们质疑李红良团队2017年至2018年初发表在该刊的四篇论文有重大纰漏。一并刊出的还有李团队的答复,这也是李本人“沉寂”相当长时间后的首次发声。在本刊2018年1月18日首次披露李红良《自然医学》论文涉嫌造假后,基因治疗专家肖卫东教授和肖啸教授注意到李文章中可能存在“大问题”。

“我是在《知识分子》报道后才注意到李红良的一系列文章的,看后觉得预存抗体和第一次注射后产生的抗体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他们完全忽略了。所以我觉得实验结果疑问太大,而且结果很整齐,这在大动物中,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放养的动物中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纯系同性别同年龄的小鼠,也会有很明显的个体差异。”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讲席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千人计划教授肖啸告诉《知识分子》。

随后,他们和另外4位基因治疗领域的专家讨论,决定给《自然医学》编辑部写信反映他们的疑问。

2018年1月23日,他们提交了质疑信,问了四个简单而直接的问题。专家们本期待一个迅速的答复,可一等就是四个多月。期间,他们也曾数次询问,《自然医学》回信说,已通知李团队,你们要有耐心。终于,2018年6月4日,《自然医学》将质疑信连同李的答复刊登了出来。为便于读者理解,我们以问答的形式将质疑与回复的核心内容概要整理如下:

质疑1:四篇《自然医学》文章都涉及到腺相关病毒8(AAV8)载体的治疗实验,但并没有说明是否筛查过实验猴体内的AAV8抗体。回复1:我们查了实验猴的AAV8抗体,它们的抗体阴性或水平较低(<1:20)。筛查AAV抗体是标准做法,“我们觉得没有必要报告这些数据”,而且AAV抗体筛查不是文章的重点,“在我们的文章中,AAV仅被用作识别新型病理机制和测试疾病中潜在治疗靶点的工具”。

质疑2:为什么在经肝门静脉注射AAV8七周后,又做一次经周围静脉注射AAV8? 第一次注射AAV8后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会阻止第二次注射AAV8的效果,而CFLAR文章的修订内容称第二次注射是为了“确保AAV8的稳定表达”。回复2:第2次注射有助于或至少不会减弱第一次AAV8注射后的基因表达。有些研究者不支持在动物中重复使用AAV8载体,因为初始注射后会产生中和抗体。

但是,许多其他的研究对此表示乐观,比如Petry等人的研究证实将AAV重新注射到对测眼睛增强了初次注射的效果。另外,Nathwani等人的研究证实外周静脉注射AAV8可能导致的表达效率和模式与在猕猴身上进行门静脉注射相似。

质疑3:为什么AAV8猴实验结果差异很小?之前没有其他实验室能用猴子做出如此差异小的数据。未回复。

质疑4:为什么AAV8载体所带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可在肝细胞内长期高表达?回复4:我们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到底做没做AAV8抗体筛查?6位国际专家在质疑信中指出,“因为AAV8是源于非人灵长类(如猴子)的一种AAV血清型,大约70%-90%的猴子体内已有抗AAV8的中和抗体”。这不仅说明筛选的必要性,而且提示必须进行较大规模的筛选才能获得符合条件(中和抗体阴性或低水平)的实验猴。

按照几位专家建议的比例,仅考虑AAV8抗体阴性或低水平这一筛选条件,李团队需要在猴场筛查至少上百只甚至多达500只猴子;如果再加上论文中其他的筛选条件,比如年龄限制在8-9岁,已有肝脂肪代谢障碍倾向等,筛选的总数还要大很多。然而,实验猴是否是在猴场筛查出来的;一共筛查了多少只猴;猴子的AAV8抗体阳性率是多少;这些重要的信息没有在李红良等人的答复中出现。

他只是简单地回应说,测了所用实验猴的AAV8抗体,第一批选择了32只抗体阴性或水平很低的猴子用于三篇文章的实验中;第二批选了12只猴用在了第四篇文章的实验中。专家们还质疑,为何在论文中只字未提AAV8抗体筛查?李答复说,AAV8抗体筛查是标准做法,不是研究的重点。

不过,6位专家明确指出,“机体已存在的AAV中和抗体是AAV基因递送成功的主要障碍”,换言之,筛查AAV8抗体和开展相关实验理应是李团队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且是AAV基因治疗领域读者关心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文章中提供这些信息应是必要的。

李团队在回复中对他们的论文中缺少关于实验猴子中和抗体的细节以及没有提及筛查过程表示道歉,他同时认为,肖卫东等人认为“整体实验设计……挑战了此前关于AAV抗体预先存在的传统”,只是因为缺乏他们研究流程细节而做出的推断。不过,根据本刊已经获得的相关证据,至少李团队在购买时并没有筛查过猴AAV8抗体。李提到,被质疑的其中三篇文章用了同一批次的32只猴子。

据本刊之前的调查,这一批次实际上是购买于广西防城港的50只食蟹猴。从这50只猴子的购销合同看,甲方(武汉大学动物中心)委托乙方(广西防城港常春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过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但没有筛查AAV8中和抗体的项目。

此外,从举报人霍文哲提供的50只猴的《实验猴个体档案》中看,虽然这些猴子都被检测过和购销合同所示一致的多种病原微生物,但也没有筛查AAV8抗体的记录。

如果确实如李所说,所有猴子都做了AAV8中性抗体的筛查,最终选了32只中和抗体小于1:10或1:10~1:20之间的猴子进行了实验,筛查也只能是在猴子运至武汉大学动物中心之后。如果是买完猴子再做AAV8抗体筛查,根据本刊得到的信息,疑问在于,既然李团队知道要查AAV8抗体,为什么不事先就在猴场筛查?不然的话,怎么能提前知道,买回的50只中一定能选出实验设计所需的32只实验猴?

目前为止,根据李的回答,这些新的疑点都还无法移除。

此外,从举报人霍文哲提供的《肝脏代谢猴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验时间表》来看,从2016年3月3日首次接受动物,直到整个实验结束,均没有显示进行过AAV抗体的筛查。为什么7周后周围静脉注射AAV8?

在回复中,李对专家提出的为什么7周后周围静脉注射AAV8的质疑做了解释,认为“尽管不能排除第二次注射没有效果的可能性”,但从一些研究看,这次注射“有助于至少不会减少第一次AAV给药后的基因表达”。简而言之,至少没坏处。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一次5名工作人员给50只猴做的周围静脉注射的大实验。如此重大的实验和结果没被写进李的《自然医学》原文里。

当2017年4月份有人向武大学术委员会投诉CFLAR文涉假后,李才写信给编辑要求作出更正,提醒读者他们“不小心”忘记了对该实验的描述。《自然医学》在CFLAR文发表8个月后,登出一个简短的更正声明。不过,犯了同一个“遗漏”错误的TMBIM1文,却至今没有被更正。

从之前霍文哲提供的5月6日(实验第7周),5名动物中心员工签字的《猴子(雄性)代谢紊乱模型AAV注射纪录表》看,50只猴子被分成了5组:注射AAV-绿色荧光蛋白的12只;注射AAV-Segment组的10只;注射AAV-CAR的9只;注射AAV-REC的10只;注射AAV-CYL的9只。值得注意的是,这50只猴均进行了注射,实验者并没有特定选取其中的32只进行注射。

因此,无从得知这32只猴是如何分配的。如果第一次注射前已经选取了32只进行注射,第二次注射是为了“稳定基因表达”,为什么还要对剩下的18只也进行四肢周围静脉注射?为什么猴子实验结果如此整齐?6位专家在质疑信中指出:“我们应该注意,中和抗体效价的微小差异也会导致很大的动物间的差异,哪怕是小动物。但是,这些(李红良团队的)研究报道的高基因递送效率和低个体差异性与其他许多科研工作者的经验形成了巨大反差。

”专家们质疑,为什么李的猴子实验结果如此整齐?然而,李在回复中没有对此质疑做出任何解释。

截至目前的国际学术界的质疑,是超出了武大学术委员会先后两次作出的调查结论,会引发新的“零容忍”调查行动,还是可以纳入他们此前认为的“李红良团队不存在学术造假”?

以及,针对本刊及众多网友披露的李红良17年间多篇学术论文涉嫌存在的图片造假问题,武大学术委员会是继续置若罔闻,坚持他们调查结论中认为的是“个别图的问题”(一篇已发更正,而另一篇属于“编辑和校对问题”),还是会溯及过往,考虑中办和国办一周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坚守底线,终身追责”的基本原则?

又及,根据读者爆料,协和医科大学刘德培院士课题组已经就李红良博士论文涉嫌造假提请学术调查,是否会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相关学者和国家履行自然科学论文造假监管责任的机构是否会有进一步行动?本刊将持续关注。

UUID: c1cdc349-5f37-4148-a48c-0b6863142d6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6-06_最新进展《自然医学》刊登美国六位专家质疑,李红良回应.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22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