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公布了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她们是希瑟·扎尔(南非)、卡洛琳·迪恩(英国)、艾米·奥斯汀(阿根廷)、珍妮特·罗森特(加拿大)和张弥曼(中国)。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图中穿深蓝衣服者为张弥曼院士。尽管张弥曼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但绝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晓张弥曼。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领略这位气度优雅、学识渊博的科学女神的风采。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女科研人员的比例在持续上升,但还是缺少顶尖和拔尖人才,“玻璃天花板”仍未打破。不止中国如此,在世界上,这个遗憾也一直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表明,如今科学家中女性比例仅为28%;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只有3%的自然科学奖颁发给了女性。
其实,从屠呦呦和张弥曼身上可以看到,女科学家并不输于男科学家。如果有机会、有条件,女性同样可以成为杰出的科学家,而且人数的比例不应只有28%。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如何让女科学家多起来?如何培养更多的女科学家呢?张弥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和一种方式,那就是“先结婚,后恋爱”。
当初,引导她人生和促成她学习和研究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的,既有其父母的影响,还有管理方的“强行”规定(分配)。张弥曼是在后来深入这个专业之后,才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因此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杰出成就——“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荣膺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如果只是考虑男女的性格差异、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的不同,就不让女性接触所谓不适宜的学科,就不可能给予女性更多的机会,也培养不出更多的女科学家。这时,就需要一种“强行”的方式,看看能不能培养出超过女性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之外的对职业和科学的热爱,以成就更多的女性。
当然,这并非是说都需要对女性的职业和科学生涯进行强制性的“先结婚,后恋爱”,而是指,这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式,就像张弥曼的成长一样。要培养更多的女科学家,既要创造条件,更要探索可行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