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个吃糖狂魔,我妈怕我吃出蛀牙,总把糖藏起来,于是我外婆就偷偷把糖往我衣服兜里塞。翻翻口袋摸块糖吃,觉得特甜。现在长大了,糖想吃多少有多少,然而我对糖果的热情却逐渐降低,小时候“吃遍天下糖果”的梦想自己都快忘了。不过今天儿童节,老阿姨我决定拉上你们一起,回忆下儿时的甜蜜。
硬糖:含在口中甜在心。硬邦邦的酸三色、棒棒糖,没人没吃过吧?这些在糖果世界中,都属于硬糖。只要是含水量低于4%的,就属于硬糖,而且含水量越低,糖果越硬。圣诞节吃的拐棍糖和那种比脸还大的棒棒糖,都是在糖溶液没完全硬化时,趁它还有延展性,抻拉塑形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空气混入,所以糖的表面才会有好多小气泡。至于它们多变的口味和外观,主要是靠糖硬化过程中加入的色素、香精和乳化剂来实现。
跳跳糖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回想一下,那种一口倒进嘴里“哔哔啵啵”的滋味已经好多年没感受过了。跳跳糖源自19世纪的美国。把蔗糖糖浆熬煮到只剩1%的水分后,混入酸性的柠檬酸和碱性的小苏打。有了这两种盐类,蔗糖分子更容易结晶,并把盐锁在里面,然后打成碎粒。等跳跳糖一进到嘴里,表面的糖晶体逐渐被口水融化掉,酸碱相遇产生的二氧化碳便呼之欲出,顶撞起小糖粒相互乱撞,所以才产生了“噼里啪啦”的独特口感。
软糖:有胶才更Q弹。软糖虽然名字里带个“软”字,但它们并不是绵软无力,反而很有弹性,这都是因为它的原料:凝胶(淀粉凝胶、果胶、明胶)和树胶。高粱饴不是什么现代人民的新发明,而是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们把高粱蒸熟后,跟糖拌在一起,然后加水熬煮成糊,晾干后就成了高粱饴。特别有名的土耳其软糖,跟高粱饴的做法异曲同工,只不过原料是蜂蜜、谷物与玫瑰汁。
如今这两种软糖,制作工艺肯定是升级了,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凝固仍然用淀粉凝胶。
QQ糖用明胶制作软糖是从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到现在,明胶软糖成了软糖中种类最多的,嚼起来特别像“橡胶感”,Q弹耐吃。
明胶性质稳定,所以可以添加的调味剂有很多种:果泥、果酱、果汁等水果制品,奶粉、炼乳等乳制品,可可、咖啡、椰丝甚至中草药,统统没问题,所以明胶软糖的种类才会如此之多:小熊糖、QQ糖、曼妥思、瑞士糖……至于曼妥思加可乐会沸腾这事儿,估计大家都知道。随便玩玩可以,但最好别同时吃下肚,不然有你受的。
口香糖出现时间比泡泡糖要早,最早的口香糖并不是零食,而是一种“理疗产品”——帮助下颌有伤的患者恢复下颚肌肉。拿树胶做糖的想法,是古代阿拉伯人先想到的,他们采集金合欢树渗出的树胶,拌上糖来卖钱,那就是最早的口香糖。到了20世纪初,美国人才把它开发成了零食,以薄荷味为主。后来,它又有了吹泡泡的功能。提升阿拉伯胶的比重后,口香糖成了“泡泡糖”。
不过,阿拉伯胶在酸性环境下,会出现类似融化的效果,所以口香糖嚼时间长了才会变小变稀。
充气糖:空气打入糖果内部。馒头、面包都很膨松,是因为它们内部充满了气孔。于是人们照葫芦画瓢,做出了同样效果的“充气糖”。当然,想让空气进入糖果,就需要翻江倒海地搅拌,或者简单粗暴地“打气”,然后用糖“定”住才行。烤棉花糖、啫喱糖、啫喱糖夹心饼干、砂性棉花糖、牛轧糖、太妃糖、棉花糖、变性糖:蔗糖多变成就美味。
我们最常吃的棉花糖有两种,一种是前边讲到的绵软得像枕头的糖块,还有一种就是下面要说的——糖丝缠绕、入口即化的蓬松糖球。路边的棉花糖,五颜六色,现场制作。棉花糖叫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长得像棉花,仔细看的话,其实是由极细的糖丝缠绕成的。把砂糖放入棉花糖机,里面的加热腔会把砂糖融化成糖浆。在机器的高速旋转中,糖浆被离心力从边缘小孔甩出,里面的糖分子遇到空气瞬间凝固成细细的糖丝。层层缠绕下,就成了棉花糖。
棉花糖的糖丝不是结晶而成,所以在嘴里不会有片刻停留,而是直接化掉。
太妃糖是英语“taffy”的音译,意思是柔软、有韧性的。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卡拉米尔糖,最早出现在1890年的英国街头。太妃糖看似跟巧克力很像,但其实它最正宗的版本里只有蔗糖和油脂两种成分,类似巧克力色泽,是靠焦化反应实现的。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靠炼乳来增香的版本,也就是如今的太妃糖。
乳脂糖:原料并不是牛奶。
在糖果的香甜口味里,蔗糖提供了“甜”,而产生“香”最多的则是牛奶和奶油、炼乳等乳制品。这些乳制品中的蛋白质与脂肪,在跟糖的结合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褐变反应),让糖果在保留了牛奶柔滑醇厚的口感同时,变得更香。奶糖是个很宽广的范畴,像牛轧糖、太妃糖等其实都属于奶糖。不过人们心目中最经典的奶糖,是那种光滑白皙、嚼起微硬但又有韧性、并且奶香味十足的糖果。
其实,它里面真心没有多少牛奶成分,主要是油脂和乳化剂在起作用,所以吃起来有类似奶制品的浓厚口感。
大白兔奶糖是几代同享的、最经典的奶糖。不瞒你说,我和同事们老大不小了,还是经常吃它。大白兔里只含有少量脱脂奶粉,在制作时还会加入一些明胶,并且混入了少量空气,所以糖里面有细微的气孔,吃起来挺有嚼劲儿。乳脂软糖也叫“软奶”。别看叫“软糖”,却不属于软糖,因为它里面不含凝胶。它的软是因为原料里用果糖糖浆代替了蔗糖,所以冷凝后的质地就是弹软的。
果仁糖:真实果仁在里面。
坚果的果仁都富含油脂,而且还是松脆的,把它们跟糖混在一起,可以说是绝配了。果仁糖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糖果之一,也是形式最多变的糖果。它可以是只与糖浆搅拌而成的玛仁糖(新疆切糕),还可以是果仁做芯、外面裹着巧克力的“M&M豆”。大虾酥名字里有“虾”,是因为它外面的糖皮上有一道道细纹,就像虾的肢节,其实原料跟虾一点关系没有。
大虾酥糖浆熬好之后,一分两份:一份趁热用花生碎和小苏打混合,而后反复揉压“起酥”;另一份则反复拉伸制成白色的糖皮。用糖皮把起酥的糖芯包缠起来,糖果就做好了,“虾纹”就是包缠的痕迹。
麻糖是汉族人对这类果仁糖的泛称。因为芝麻是最常用的原料,所以得名“麻糖”。其实在中外各地,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果仁糖种类巨多,比如新疆的玛仁糖、澳大利亚的“夏威夷果”果仁糖等。仔细想了想,小时候常吃的糖果就这么多,你最喜欢吃哪种?如果有我没写到的,欢迎来留言里补充。不管你多大年纪,今天都吃块糖,过个节吧。祝大家儿童节快乐。独自出门时: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