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在数学、物理等领域,女性科学家与男性科学家之间确实存在数量差距。这单纯是因为女生天生在理科思维上不如男生吗?
瑞士中学生数学成绩大起底德国的研究者在瑞士的一个高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挑选了808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特定班级的环境中学习四年的必修课程,以便控制除了性别之外影响他们学习的其他变量。
这些学生被分成8组,每组有4到5个班级,每班大约18到25名学生;前6组各有一个全女生班,第7组有三个全女生班,最后一组都是男女混合班。经过四年的跟踪记录,发现每个组别中全女生班级女生的数学成绩更为稳定,而男女混合班级女生数学成绩更容易被男生拉开差距。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实验将数学相关的心理因素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女生对自我的认知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她们的数学成绩。
而全女生班级下,女生对自我认可的程度更高,对自己数学能力的信心也更强。
数学成绩不好?那可能是邻座的锅!中国很难像瑞士那样创造纯女生的学习环境,那么改变周围环境的男女性别比是不是也会影响女性的成绩呢?中国中学的教室座位排列如下图,通常座位是固定的,比如对于图中的1号同学,2-6号作为他的前后桌和同桌同学,就始终处于他的周围。
几位中国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研究这相邻5个同学的性别构成对该同学的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者在开学时随机安排了各种座位组合。保持了半学期以后,他们对比了不同座位中学生的期中成绩情况。他们发现,对于女生来说,如果周围5个人都是女生,相比于周围5个都是男生,她的分数要提高0.2到0.3个标准差。而对于男生来说,就没有什么显著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同样存在男生和女生的班级里,调整座位旁边的男女生比例,也会显著影响女生的成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中国的研究者和在瑞士调查的研究者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女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全女生的环境会比男女都在的环境让她们更容易具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以及积极的自我评价。
性别天赋vs个人努力?学习到底靠什么?
如果我们把天赋或后天努力视为变量,把成绩视为它们的函数的话,那么环境的差异会给每个女生带来完全不同的理念。当你认为你的成绩只是你天赋的函数时(成绩好都是天生的),你就没有动力付出更多努力来提高成绩。当你认为你的成绩主要是你努力的函数时(学习到熄灯,清华不是梦),你就会通过更多的努力去提高成绩。对成绩函数的认知会影响一个人在学习时的投入。
在周围女性较多的环境下,女生更有可能将成绩理解为自己努力的函数,从而通过增加努力来提高成绩,导致纯女生环境下女生理科的成绩更好。女生并非天生理科弱势,只是环境影响了她们的自我认知。可见,女性的理科弱势很可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影响到了女性对自己成绩函数的认知。在传统男性强势的文化系统中,男性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呈现出男性在理工科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表象。
到了女性也有平等受教育机会的今天,传统的教育不平等机制基本不复存在,但是传统教育机制下形成的理工领域女性不如男性的观念却仍然存在着。一旦女性接受自己在理工科领域天生劣势的观念,不论这个观念有没有依据,它都会直接影响女性在理工学科的努力程度。所以,正如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说:“我们女生总会被社会洗脑,总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当我们认清成绩是哪些因素的函数之后,就能减小科学领域的性别不平等,让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