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上、公交车上昏睡了过去,然后头猛得一抽醒了过来,并一把抹掉嘴角的口水。这不就是打盹儿吗?有什么奇怪的?嘿,怪就怪在,其实你只记得惊醒的那些打盹儿了,你没意识到你的大脑已经默默地睡过去了好几次呢。你觉得、你认为、你相信我们不是睡着就是醒着,这就和白天与黑夜的差别一样分明。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你的大脑的清醒状态就像温度计的数字,而不是像电灯的开关。
这么说吧,你有没有曾经把盐当糖放,打电话问你妈你的手机放哪儿了,或者说出了“头发去无踪,头屑更出众”之类的口误?这种种犯傻经历可不仅仅是因为你心大或者智力衰退,也有可能是因为你的大脑短暂地睡着了。在我们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你会睡过去几秒到几分钟,而你不会有睡觉的记忆。而且,大脑特别会挑偷懒的时机。在做单调乏味重复性的任务时,比如开车的时候,大脑就会抓住各种机会补觉。
这种不被察觉的睡眠就叫做微睡眠(microsleep)。坐在公交车上,实际上在你开始频繁地“点头”以前,你就已经进入了微睡眠的状态。每次微睡眠大概持续半秒到2秒钟,但你是不知情的。有人曾经做过实验,他们让一些人用游戏手机柄跟踪电脑屏幕上的一个物体大约50分钟。平均每人每小时经历了79次微睡眠,每次持续了大约6秒钟。但是这些人在游戏结束后纷纷表示刚刚自己倍儿清醒,根本没有睡着。
不光人类这样,实验室里的大鼠也会进入微睡眠的状态。在微睡眠的时候,它们虽然看起来醒着而且在四处活动,但实际上一部分脑区已经下线了。当这些微睡眠中的大鼠在用爪子去捞糖吃的时候,就更容易拿不稳把糖掉到地上。是不是和请校服吃煎饼果子的你很像?那你知道为什么在课堂上和公交车上,你会呼啦一下惊醒么?实际上当你在用口水给邻座的肩膀浇花的时候,你的大脑也没有完全入睡。
那些负责感官信号和注意力的脑区变得很活跃,所以你才能猛得惊醒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不少科学家认为,睡眠其实就是睡不着想继续 high 的脑区和被床单绑架的脑区拔河的结果;如果睡不着的脑区多,你就会醒着,反之你就会失去意识入睡。解释了这么久,其实道理说白了很简单:学渣是在学习的时候睡觉,学霸是在睡觉的时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