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丨让医疗设备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作者: 本报记者胡珉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8-05-24

文章讨论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提升民族品牌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驱动发展策略。

加快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步伐,使我们自己的先进产品能推得开、用得上、有效益,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社会发展、支撑经济独立自主、保障民族繁盛富强的关键力量。医疗器械极大地推进了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是防治重大疾病的重要基础、优化健康管理的重要保障。现代医疗器械集中体现了医学与理工科技交叉互动、与IT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过程。

该领域技术集成度高、市场需求量大、行业引领性强,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发展,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涌现,其战略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主动布局,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目前伴随着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向自动化、远程化、智能化逐步转变。

但无论是面对国家发展需求,还是与国际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能力依然较弱。

面向未来,医疗器械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立足发展全局,面向国际竞争,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创新链条。

一是破解一批现实“卡脖子”的重大技术瓶颈,实现主要医疗器械的国产化;二是在核心技术“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的转化,逐步掌握医疗器械领域发展的战略主动;三是加速培育民族品牌,强化行业标准制定,针对国民健康需求,推广普及相关产品的应用;四是强化创新环境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实现科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统筹推动人才培养、绩效分配、财政金融和行业管理等创新要素有序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医疗器械是一个涵盖生命科学、机械、电子、高分子材料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属于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乎完全被跨国企业所垄断,国产品牌竞争力严重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产品线单一、研发能力不足;其次,缺乏对国产品牌的支持,导致国产设备始终“推不开、用不上”,阻碍了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反复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提出,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

医疗行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和扶持,除了引导医疗机构参与国产医疗设备研发、创新,助力推广应用同样重要。

要使国产医疗器械真正“推得开、用得上、有效益”,一方面要鼓励行业自身紧跟科技前沿,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部件,让国产设备本身能够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满足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需求,提升国产医疗设备的产业化能力和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尤其要重视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主动使用国产设备的激励机制,在监管、创新审批、投资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国产设备“走出去”。

UUID: 57c345f8-3a5f-4f47-9f61-0d48e504b8e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7-2018/中国科学报_2018-05-24_百名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丨让医疗设备民族品牌大放光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