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孤悬海外的大陆,澳大利亚以其独特的动物区系闻名于世。说到澳大利亚的动物,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袋鼠和考拉(树袋熊)了,袋鼠还被放到了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右边是鸸鹋)。在一般的印象中,袋鼠壮硕如拳击运动员,喜欢在地上蹦蹦跳跳;而考拉则总是懒洋洋地在树上睡大觉。不过,你可知道有的袋鼠生活在树上?而终日在树上睡觉的考拉,却可以在地上跑得飞快?今天的主角,就是澳大利亚这些野生的哺乳动物。
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有着独特的演化地位。除了我们最常见的,胎生、哺乳的哺乳动物之外,那些下蛋的哺乳动物(单孔目),只有在澳大利亚和临近的新几内亚才能见到,鸭嘴兽和四种针鼹是硕果仅存的物种。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另一个特色类群——胎生但没有胎盘的有袋类动物,则更加繁荣。人们印象里的澳大利亚动物,大多都是有袋类的形象。
然而,有袋类并不只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在南北美洲也有相当多的物种分布。根据演化特征,有袋类(有袋上目)被分为了两大类,即澳洲有袋类和美洲有袋类。
澳大利亚300余种原生的陆生哺乳动物,有一多半是有袋类动物,剩下的基本是蝙蝠和啮齿目动物,各占了半壁江山;新几内亚岛上的情况也类似。而东边的新西兰,除了蝙蝠之外,就没有其他原生的陆生哺乳动物了。
由于有袋类在地面上的强势,它们占据了澳大利亚的各个生态位,从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应有尽有。所有的袋鼠都是植食性的,其中,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的树袋鼠常年生活在树上。就连终年不见天日的地方,都有两种袋鼹生活于此。唯一没有被有袋类成功占据的,大概只有陆生的淡水捕食性动物的生态位(如水獭),这一地位被鸭嘴兽和各类水鼠所占据。
有袋类占据了澳洲哺乳动物的半壁江山,也由于此,它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多种多样的威胁。就说树袋鼠吧,澳大利亚没有树栖的捕食者,大多生活在雨林中的它们也不太会受到猛禽的袭击。然而,最近几万年到来的人类发现它们是不错的肉食来源,还有毁林开荒,大量毁灭了它们的栖息地。考拉也是栖息地丧失的受害者。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2015年的报告,澳大利亚的开荒速率仍然居于世界前十,是其中唯一的发达国家。
最近几年,澳大利亚每年毁林开荒几十万公顷,甚至可以和亚马孙雨林的毁林速率一较高下。除此之外,交通事故和狗的袭击也是考拉受伤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考拉并不会在树梢上跨越树木,而是需要下地之后再爬上树。
在整个澳大利亚,猫、狐狸等各种人为引入的捕食者,对于各种中小型原生兽类也都是致命的威胁。肉食性的有袋类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
最大体型的食肉类——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在和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竞争以及澳洲野犬的入侵中,逐渐退缩至塔斯马尼亚岛,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由于捕猎(因为它们吃羊!)而灭绝。虽然野生动物的处境依然艰难,但得益于较低的人口密度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和各种组织机构、原住民团体乃至个人实施的保护措施,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的前途依然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