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册的植物工具书是怎样诞生的

作者: 老余

来源: 果壳商店

发布日期: 2018-05-21

本文讲述了商务印书馆接手《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出版工作的过程,以及北京册从策划到最终出版的详细经历。文章通过与丛书编辑老余的对话,揭示了书籍编辑和出版背后的艰辛与乐趣,强调了书籍质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该系列未来的出版计划。

上个月,果壳商店“自然书单”首发了《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的第七本——北京册。北京的小伙伴们迅速入手感慨“有生之年”,华南和川西的小伙伴则纷纷“催更”。这本备受好评的植物手册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每一册都要等很久?今天,日历娘请来丛书编辑老余,聊聊这本书的故事。

Q1. 商务印书馆是怎么接过《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出版工作的?

第一次见到主编马克平老师是在2013年,那时,距《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册》出版已经过去了两年。那次见面,是我第一次和马老师接洽“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丛书的出版事宜。因山东册大部分适用于北京,在北京,植物爱好者们基本上人手一册,可谓名声在外。但是后面的书却迟迟未见出来,不免让人心生疑惑:这套书的出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多方打听中得知植物所要重新找合作者。

一个电话直接连线了当时还在植物所的陈彬,于是也就有了这次会面。马老师很友善,对商务印书馆也有认同,所以会面很顺利,达成了基本的意向。

Q2. 听说你当时就见到了后来北京册的主编刘冰老师,当时已经确定要做北京册了吗?你们谈了什么?对,见到刘冰可以说是外带的福利。刘冰话不多,却字字厚重,透着严谨。当时,这套植物识别手册已经规划了近30本。

刘冰告诉我,为了版式和编写上的统一,他们写了一个程序用来排定版式。刘冰还谈到了如何保障书稿的质量。除了作者自身具有专业水准外,还有书稿的专家审订流程,两道把关。不过这样一来,从编写到排定样稿,需要的时间比一般书稿要多很多。

Q3. 听到耗时长不会很有压力吗?这次会面之后就签下了北京册么?耗时、磨人倒是不怕,商务印书馆善于做可以随时间流逝而成为经典的书,等待就好。既然已达成了意向,做完选题立项工作后便签定了合同。第一批签了五本书,里面自然就有北京册。可是等到约定的北京册交稿时间,发过来的文件却是苔藓册和衡山册。What?说好的北京册跳票了!

Q4. 北京册没有按时交稿?是发生了什么?

作者刘冰、李敏他们觉得书稿还有很多缺陷和遗憾,所以想花时间完善一下(好吧,谁让我善于被作者们放鸽子呢)。质量毕竟是一本好书的基本要素,为了质量的提升,等待是值得的。没想到,这鸽子一放就到了2017年(笑)。

期间我们做完了“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系列的《苔藓册》《衡山册》《祁连山册》和《荒漠册》,出版社和编者团队有了很多的磨合,比如用词的规范、字体的要求、图片的规范和修图、印刷要查看哪些细节,这些磨合让双方进一步提升了对品质的要求。

Q5. 哈哈你一定觉得等了这么长时间特别值。北京册胖了多少?胖了整整一倍!这哪里是北京常见植物,都快把全部北京野外植物装进去了。越详细,到了野外就越有用。确实觉得等待特别值。再看参与编写的作者名单,个个都是靠谱的家伙。微博上的大V刘夙、顾有容等自不用说,还有扎根百花山做保护工作的杨南、能将学术写得通俗易懂的朱仁斌,他们的加入都给本书加分不少。

Q6. 但内容量远超过预期的话,编辑和印刷难度会加大吧?越好的书越让人期待,编辑放进去的心思也会越多。近600页,就像一块小砖头,能不能翻得开都是一个问题,于是和工厂联系,做了一本同样厚度的假书做了评估。整体上还能接受,但,还能更好一点吗?阅读体验还能增强吗?很幸运,2017年遇上了两本可以完全打开的厚书,于是便打听工艺,看看能否在我们的手册上实现。

从提出需求,到实现工艺交付成品,也就1个月的时间。之后和设计、出版部及工厂做了好多的沟通,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配合这样的装订方式。当时还想,实在不行至少还能按照原来的方式装订。还好,工厂全力配合,终于在交付期之前上线,保证了图书的生产。也最终有了现在的成书样貌。

Q7. 现在已经有各种识花的App,为什么还要费这么大力气做这样一本手册?目前App能识别一些常见的园艺种,但遇到野外植物往往就没辙了。

李子老师说过,植物识别手册有理有据,能够快速提升我们认植物的系统度,普通人用上一段时间都能得心应手。而且,比起App,使用手册更强调的是认植物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也是认识自然的乐趣所在。另外,App碰到很多相似种的时候也不灵光,它没法做比较,这种比较恰好又是建立识别系统的关键。

Q8. 你对这本书有没有哪里不够满意?

我想我会吐槽封面,因为丛书的设计架构是固定的,一旦固定了封面的图片物种,就没有设计发挥的自由度。封面主图是北京特有的槭叶铁线莲,它和独根草、房山紫堇被称为北京的“崖壁三绝”,很有代表性。但是,它和宫墙红的背景并不能很好搭配。而且,作者们要求留一点崖壁,以真实地反映生境——果真是植物学家的审美!这图真是不好找。于是问了身边的各种植物达人,问他们要开粉色花的槭叶铁线莲的图去试。

当时身在非洲考察的刘冰还特意叮嘱核实一下内文,看看有没有谈到槭叶铁线莲有时会白中带粉。这份认真严谨,也让我打起精神去找图,余天一、阿蒙和年高都纷纷贡献了自己最好图,最终使用的是醉醒石的一幅图。设计上,原本打算让美编做一个镜像,让花的方向朝着切口,这样整体上能达到一种平衡;可是作者李敏老师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样就不真实了。最后,我们在美感和真实之间选择了后者——败给了植物学家的严谨。

此外,封面的颜色有些暗了,我事先没有预料到覆膜后颜色会发生变化。希望能够重印,修正这些遗憾,进而让手册更接近完美的样子。

Q9. 真是严格。方便透露下未来的计划么?“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系列已经出版了七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已有五本。后续,还有海南册、内蒙册、川西册……最终,这些手册的区域会覆盖整个中国大地,并包含不同类群和不同生境的植物。期待和每一册的见面。

UUID: 8629791e-60d0-4827-a31b-419bd7c849e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5-21_“有生之年”系列!人手一册的植物工具书是怎样诞生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