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生命庇护所当今的大堡礁北起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托雷斯海峡,南至南回归线以南,纵贯珊瑚海,零星绵延两千余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由生物体形成的结构。它是由不可胜数的,最小尺寸以毫米计的珊瑚虫经过千万年的生长逐渐形成的珊瑚礁群。除了多姿多彩的珊瑚,大堡礁的存在还为其他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
包括已经极度濒危的玳瑁在内,全世界总共7种海龟中有6种在此繁殖;30种海洋哺乳动物记录于此;更有超过1500种鱼类在这里生活,其中有百余种的繁殖依赖珊瑚礁的存在。对生活于此的人类而言,大堡礁也是生存的重要部分。
大堡礁从何而来?时至今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部沿海的原住民,仍然口述着这样的历史:现在属于大堡礁的那些地方,是旧时的海岸线;南部的菲茨罗伊岛也曾经是大陆的一部分。
沧海桑田,大堡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大堡礁地区最早的的珊瑚形成可以追溯至2500万年前,彼时昆士兰海域从温带逐渐向热带漂移,为珊瑚礁的大规模生长创造了最基本的温度条件。此后,这里的珊瑚随着海平面和海水温度的不断变化而生长、死亡甚至露出水面。科学家们认为,最初珊瑚并没有如此大的规模,直到60万年前才首次出现了类似于现在大堡礁的珊瑚礁结构。
经过对比地质记录,科学家们相信,原住民口述的历史正是发生在距今约1万年前(甚至更久至约1万3千年前),末次冰期消退之时,海水上涨前的场景。当时的海平面大约比现在低30米到65米,随海平面上涨而淹没形成的大陆岛周围逐渐被珊瑚礁石所占据。当大陆岛被完全淹没,珊瑚礁也就可以生长于其上了。最终到距今约6000年左右,海平面上升到与现在相近的高度,大堡礁也渐渐生长出了现在的规模。
也许有一天,大堡礁终会消失
影响珊瑚礁生存的因素有很多——水温、光线、酸碱度、含盐量等等。对于大堡礁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珊瑚礁的白化。白化是珊瑚虫受到压力(如水温上升)时,排出共生虫黄藻的一种现象,原本各种颜色的珊瑚在失去共生藻类之后基本会变成惨白色。白化在短时间内是可逆的,环境恢复适宜状况后,它们可以重新把浮游的藻类吸收会自己体内。如果白化持续过长,在几周之后,珊瑚虫会因饥饿而死亡。
2016年,全球环境变化导致的水温上升使得大堡礁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白化事件,超过50%的面积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到年底事件结束时,有超过20%的珊瑚死亡。到了2017年,大堡礁又受到了一次类似程度的冲击,在三四十年前,白化发生的时间间隔还是现在的五倍以上。加之去年强热带气旋黛比以及后续降水对珊瑚礁的影响,大堡礁的状态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然而,对于由全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大范围环境变化,澳大利亚政府尚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法,只能加强监测,并控制一些爆发性增长的海星,以期珊瑚礁能扛过高温,自然恢复。得益于热带、亚热带水域的温暖而生的深海丛林,也许终有一天,会在更加温暖的海洋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