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母亲节,街上似乎多了不少手持康乃馨的小朋友(和大朋友)。考虑到人类这种动物大的出奇的脑袋(分娩时极易造成难产)和过于漫长的童年(必须依靠父母哺育否则难以存活),母亲节和康乃馨有着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话说回来,就像我们往往忽略了母亲的劳动一样,康乃馨这么低调好养还便宜的植物的身世,也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康乃馨”是carnation的音译,它的学名是Dianthus caryophyllus香石竹,是石竹科的科长——模式属的模式种,整个石竹科是基于对这个种的描述的,诸如对生叶、节膨大、二歧聚伞花序和五基数的花等特征,都能在香石竹上看到。
石竹属的学名Dianthus是dios和anthos的组合。dios这个词读起来像“屌丝”,但在希腊文和拉丁文里都是“神”的意思,而anthos是“花”的意思,合起来是形容这类植物的花美丽而清雅,有神圣气息。香石竹的原产地是地中海沿岸,所以最初描述和命名它的是古希腊人。屌丝花(划掉)Dianthus这个名字是古希腊博物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起的,他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学生。
在其后的2000多年里,香石竹一直被当做观赏花卉栽培,选育出了很多品种。最迟在晚清之前,香石竹传入中国,由于它有香味而有别于中国传统花卉石竹(D. chinensis),故名。
不过呢,现代的市售切花品种通常香味是很淡的。石竹。同样属于这一家的还有繁缕、蝇子草……算了越说越不浪漫了。野生的香石竹是单瓣的,只有5个花瓣。和牡丹一样,它的重瓣品种也是靠雄蕊变成花瓣。野生牡丹的花瓣都是单薄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牡丹却有层层叠叠的花瓣呢?简单来说,就是控制花朵的基因出了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花瓣长多了,二是雄蕊变形了。
花瓣长多了,这个好理解。
本来是一轮5片花瓣,通过变异,增加了两轮或者三轮,我们最终看到的花朵就有十几片甚至二十几片花瓣了。我们在公园里看到很多牡丹品种都是这种状态的。要想让花朵更显富贵,还需要更多的花瓣,雄蕊变形而来花瓣就成了有力的补充。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障碍,为啥雄蕊能变花瓣,这不就好像耳朵变鼻子了么?
实际上,雄蕊变花瓣要比耳朵变鼻子容易得多,那是因为雄蕊和花瓣都来自于一个叫“花原基”的结构,只是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细胞被分配做了不同的工作。那些专门生产花粉的细胞就构成了雄蕊,而那些专门招蜂引蝶的细胞就集合成了花瓣。通常来说,细胞们都会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但是保不齐也会有开小差的。当调控基因出问题的时候,雄蕊就会变成花瓣的模样。从外形上看,这些牡丹花朵就显得更漂亮了。雄蕊变成花瓣的牡丹。
和雄蕊多数的牡丹不同,香石竹只有2轮共10个雄蕊,要产生更多的花瓣还得依赖雄蕊增多的突变。饶是如此,我们能买到的康乃馨切花还是挤得满满当当了。由此可见植物的性器官是有极高可塑性的。康乃馨有很多文化意义。我们最熟知的是母亲节的象征,但这个象征的历史并不长,堪堪超过100年。
1914年,Anna Jarvis提出的设立一个纪念日来纪念默默无闻做出奉献的母亲们的提案获得通过——这个日子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她母亲生前最爱的康乃馨于是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而1934年,为了纪念提案通过20周年,美国发行了一枚以母亲与康乃馨为主题的邮票——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大概就是这张邮票,进一步贴近了康乃馨和母亲节的关系呢~康乃馨和5月的节日颇有缘分,它也是五一劳动节的节日花,是国际劳工运动的象征。除此之外,红色康乃馨和红色玫瑰杂种香水月季的意义和用途在很多场合都是相同的,比如婚礼和结婚纪念日。
爱尔兰人的圣帕特里克节是个绿油油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不仅会佩戴三叶草,还会佩戴绿色康乃馨。不过说回来,真正让绿色康乃馨出了名的人,是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因为他是个同性恋者,所以他常常佩戴的绿色康乃馨成了同性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