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有可能实现吗?“地下云图”迈出重要一步

作者: 李晓慧

来源: 科普中国

发布日期: 2018-05-12

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通过在四川和云南布置“地下云图网”,尝试收集地下8千米至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以期实现临震预报。尽管地震预测困难重重,但地震预警技术已在中国得到应用,并显示出其减少地震灾害的潜力。

地震预测是一个相当困难的科学问题,很多科学家也对此保持悲观态度,不过关于地震预测的研究和尝试却没有间断过。最近,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临震预报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他们在四川和云南布置“地下云图网”,通过在地表安装约2000个监测站,收集地下8千米至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也许能够实现临震预报。

对于地震能否预测这个问题,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曾给出过一个简短有力的答案:不能!在其官方网站上,美国地质调查局写到,“我们从未预测过任何一次大地震,其他任何一个科学家也从未成功预测过。我们不知道如何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也没有期待能够预测地震。”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看来,一次地震的预测必须包含三个要素:时间、地点和震级,同时具备三要素的地震预测仍然是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

科学家们曾经针对地震能否预测的问题展开辩论,以美国地球物理学家Robert Geller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地震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混沌性等特征。在一个非线性的系统中,一个微小的扰动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产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结果,因此地震很难被精确预测。而利用经验性的地震前兆预报地震,更是毫无准确性可言。

最近,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临震预报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地震预报划分标准,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该所在成都高新区宣布,将在四川和云南两省,建设面向地震预报的中国首个地下云图网,通过在地表安装约2000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收集地下8千米至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通过对回传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生成地下云图,解决深度小于20千米的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难题。

尽管地震预测和预报能否实现尚无定论,但地震预警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多次发挥了作用。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王暾特意指出,地震预报只能给出一个时间区间,不可能精确到发震时刻;地震预报只能给出震中的区域,不可能精确到一个点。因此,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应该相辅相成。

在汶川地震之后,地震预警系统就在中国迈出了第一步,目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各地相关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已经达到220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中国地震区域90%的人口,已经公开预警40多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

UUID: 31ed97c1-64f2-4951-a899-8629f1ee81b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环球科学公众号-pdf2txt/2018/2018-05-12_地震预报有可能实现吗?“地下云图”迈出重要一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