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灾难事件,核电站爆炸失控,大火整整燃烧了10天,欧洲和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污染了。当地约11.6万人被紧急撤离,后来核电站附近大约4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变成了无人区。直到现在,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产生的放射性铯元素依然可以在一些食物中检测出来,中欧和东欧某些地区的蘑菇因为辐射量太大依然不能被人食用。
尽管如此,这个被人类抛弃的无人区却逐渐变成了动植物的乐土。在经历了最初的核辐射打击后,当地生态逐渐恢复了生机。30多年后来,切尔诺贝利的无人区里一直生活着不少动植物,大到狼,小到各类微生物都有,它们在这个残留着核辐射的“天堂”里欣欣向荣。虽然鸟类的数量骤减,但是其他脊椎动物却展现出了适应性。
早在90年代,核辐射无人区里就出现了大型哺乳动物,比如麋鹿和野猪;而该无人区中狼的数量则是附近4个自然保护区内数量的7倍有余。福岛核电站的情况也类似。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虽然核电站无人区里鸟类、蝴蝶还有知了的数量变少了,但是那里的蜻蜓、蜘蛛、蚱蜢还有蜜蜂的数量没有受到辐射的显著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些生活在核辐射区域的生物产生了适应于辐射的突变,这让它们比一般生物更能忍受核辐射。
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学教授 Timothy Mousseau 从2000年左右开始访问切尔诺贝利无人区,研究当地的生物。他发现,无人区的红蝽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异,它们翅膀上的黑色斑纹融合了起来。而当地的一些鸟和细菌也开始对辐射显示出耐受性。它们的这些能力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启发。这是因为,宇航员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但其中最大的一类危险就是宇宙射线。
而核事故地区的伽马射线污染为研究生物如何适应宇宙射线提供了一个近似的环境。在地球上,地球的磁层为生物阻挡了有害的宇宙辐射。但是当人类跨越这层看不见的结界,就会遭受来自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荼毒,这些辐射会损伤细胞,导致DNA变异。目前国际空间站虽然带有宇宙射线防护装置,而且尽量在地球磁层内运行,但是对于未来要飞向太空的人类来说,这样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如果殖民火星,那么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旅客每5-6天就会受到相当于一次全身CT扫描的辐射量。Mousseau 表示,“星际旅行的成功秘诀将来自那些在地球上具有在辐射环境中进化的历史的动植物。这些生物能够忍受或者完全避免辐射带来的伤害。”人类的未来,或许就牵系在这些被遗弃的核辐射天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