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第一次观鸟,我在新疆乌鲁木齐的白鸟湖见到了白头硬尾鸭。当时新疆观鸟会的张耀东教授说,这是咱们新疆的“唐老鸭”。可一到繁殖期,这种鸭子蓝色的嘴巴、白色的脑袋、硬硬的尾巴、棕色矮胖身材……我一时联想不上,哪里像唐老鸭了。当他跟我说,这鸭子全球濒危,数量越来越少,可能随着开发某一天湖没了,鸭子也会没了,听到这我才明白,它比唐老鸭还要珍贵。
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隶属于鸟纲雁形目鸭科硬尾鸭属,是极易识别的矮胖型褐色鸭。它们体长约46cm,额、头、枕的两侧和额、喉为白色,头顶黑褐色;上体深褐色,密布黑褐色波纹;下体乳黄色,有黑褐色横斑;尾羽深褐色,硬而上翘或贴于水面。雄鸟在繁殖期嘴为天蓝色,嘴基明显膨大。雌鸟的嘴呈暗灰色,雌鸟及雏鸟头部深灰。
白头硬尾鸭栖息于各种类型的内陆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地,以鱼、蛙、软体动物、甲壳类及蠕虫为食,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呈小群活动。它们善于游泳和潜水,常在靠近水生植物的水域中活动。游泳时尾向上翘起,轻盈地漂浮在水面,当感觉到危险时,会将身体沉入水中,仅留头和尾在水面,快速游向远处;当它们准备潜水时,会有一个感觉预备的动作,随后潜入水下,水下停留时间一般在3~5分钟。
在繁殖期,雄鸟会发出类似口哨的声音吸引雌鸟,此外一般很少鸣叫,活动时寂静无声。它们通常会在芦苇属或香蒲属上建巢——巢由叶子和茎的杯状平台组成,在其上可以通过弯曲顶部叶子形成屋顶。它们还会使用老巢或其他鸭子的巢穴。
白头硬尾鸭主要分布于古北界西部。它们繁殖于中亚以及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西伯利亚西部,并散布在蒙古西北部、新疆北部、欧洲黑海附近的个别地区、意大利和西班牙南部以及非洲西北隅,在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南亚等地区越冬。
20世纪初期,白头硬尾鸭的全球个体数量可能超过10万只,1996年下降到约2万只;同时,在意大利、法国、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希腊、以色列和埃及,也可能在乌克兰和亚美尼亚,育种群体已经灭绝。确切的个体数量趋势很难计算,因为越冬地的数量经常会随着水资源供应量的变化而急剧变化。
据IUCN最新统计,白头硬尾鸭全球成熟个体在5300~8700只。在欧洲,土耳其地区的繁殖种群数量为150对左右,分布在土耳其的中央高原;西地中海地区的种群比较稳定;西班牙境内种群数量有所上升,从1977年的22只,增加到1999年的1453只。
在国内,白头硬尾鸭只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湖北洪湖等地有少数报道;目前在新疆,白头硬尾鸭已有十余处栖息地,部分地方有繁殖记录,2007年新疆观鸟会张耀东教授首次在白鸟湖记录到白头硬尾鸭种群,数量有40余只。乌鲁木齐白鸟湖是白头硬尾鸭在我国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点,但随着周边城市的开发,栖息地受到严重的干扰,白头硬尾鸭数量陡降。
2016年,白鸟湖民间志愿巡护队在掏鸟人的手里截获了8枚鸭蛋,当时最担心害怕的就是这8枚里有白头硬尾鸭的。巡护队队长岩蜥购置了孵化箱,紧急采取人工孵化的办法,当起了“鸭爸爸”。果不其然,第一个小鸭子居然真的是白头硬尾鸭,它的翅膀上有白斑,所以“鸭爸爸”岩蜥记得格外清楚。
其实除了掏鸟蛋,2016年白头硬尾鸭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有排污。放生后的第三天,岩蜥怎样都观察不到希望,他沿着湖边巡查,居然找到了一处扎心的排污口。他做了最坏的打算,下到排污处仔细寻找,在油污附近捧起了希望的小小身躯。
然而2017年5月7日,正在湖边巡查的岩蜥及其他巡护队员又发现了让他们心碎的一幕。一只蓝嘴巴褐色矮胖型的鸭类出现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当大家划船过去打捞起来时,每个人都不想多看一眼,不想多说一句话。我永远记得岩蜥那天的表情,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活动现场泣不成声——亚成体的雄性白头硬尾鸭“小七”被一颗钢珠结束了生命。
我们猜测,它可能是希望的兄弟,因为它还那么年轻,只是一个少年的模样,回到了曾经赋予它生命的地方。它只是没有想到,在家门口嬉闹,却成了别人练靶的目标。
2018年4月初,随着物候的提前,白头硬尾鸭也提前到来,直到文章落笔时,一共来了4雌1雄。更好的消息是,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发区园林局的园林队正式接管了白鸟湖的巡护管理——全职的巡护队员,两班制地来守护这个小小湿地的所有希望。我们民间的白鸟湖巡护队终于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