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追念赤壁之战的诗句脍炙人口,而“借东风”的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不过不知道你是不是想过,军事才能出众的曹操为何没有想过被火攻的可能?诸葛亮和周瑜的东风又为什么需要大费周章地“借”来?
说到底,这都是中国独特的气候惹的祸。根据史书记载,赤壁之战爆发时正值隆冬。长久积累的生活常识告诉曹操,这个季节盛行西北风。因此,雄据长江北岸的曹军战船可以高枕无忧,不需担心火攻——火借风势,即使起火,遭殃的也会是长江南岸周瑜统帅的水军。出于对自己地理“姿势水平”的信心,曹操并未听从手下谋士的劝阻,坚持将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以解决晕船的问题。
现代地理学家们的研究,其实验证了曹操对气候整体规律的认识:在中国东部地区,冬天盛行偏北风,夏天盛行偏南风。曹操的自负并非毫无道理。他们把这种随季节规律性变化方向的风,叫做季风。
不过,这么有特点的季风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还要从一个物理学概念说起。物理学家发现,不同的物质吸热或散热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有的物质升高或下降的温度多,有的则少。这个性质被叫做比热容,比热容越大,该物质就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被加热。
地球的表面有陆地、有海洋。陆地上的岩石土壤比热较小,海洋中的水则比热较大。这样,陆地和海洋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升高或下降的温度就有所不同。
夏天时,陆地接受大量太阳辐射升温迅速,而海洋升温较慢,温度低于陆地。温度的差异带来了气压的差异。高温的陆地空气受热膨胀,向上运动,形成一个低气压的中心;低温的海洋空气受冷下沉,形成一个高气压的中心。气压的差异则引起了空气的运动,高气压区域的空气向低气压区域不断移动,形成我们熟悉的风。因此,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天时,所有的“剧情”都出现了反转。陆地放出能量温度迅速下降,而海洋降温较慢,海洋的温度反而高于陆地。陆地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海洋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中心。因此,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就这样,夏天与冬天,风向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看起来有些复杂的原因,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中国的东部地区,是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最为突出,也就成为了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地区。根据科学的观测与研究,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以东、以南的区域,一年中会受到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因此,曹操的地理知识没有大错,隆冬时节的赤壁,确实该刮北风,从曹操所在的北方吹向诸葛亮和周瑜所在的南方。
现代的地理学家无论怎样为曹操站台,也改变不了赤壁之战的惨败。仓惶北返的曹操,一定会在路上苦思“风为什么会改变方向”,把战败的“锅”甩给不靠谱儿的地理老师吧。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自然就是这么复杂。真实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局部地区的天气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难以预见的波动。冬季盛行偏北风是大的规律,但并不代表每天都刮同样的风。短时间的风向改变也是正常的天气现象。
诸葛亮在离赤壁不远的荆州一带生活多年,对这里的地理环境了解更多,认识更为深入。于是在赤壁之战中,做了一次准确的“中期天气预报”,“借”来了在这个季节少见的东风。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获全胜。
地理“学霸”曹操遇到了地理“学神”诸葛亮,也就只能饮恨赤壁了。
没有季风,大概曹操也不会打赤壁之战了。除了打仗,季风气候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季风影响下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寒冷而降水稀少;夏季炎热而降水丰沛。这主要是由于从海上吹来的风携带着大量的水汽,而从内陆吹来的风往往十分干燥。
这种高温与降水同步出现的情况,被称作“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先民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充分利用气候的优势,种植水稻、小麦等各种农作物。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平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产区。
与此相对,欧亚大陆西端的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而干燥,冬季凉爽却多雨。即使其他自然条件出众,但明显的雨热不同期,让这里始终不适合种植庄稼,牧草倒是长势甚佳。
欧洲人爱吃牛排,中国人离不开米饭。饮食的偏好,也是气候影响下的必然选择吧。
不过,正如隆冬时节也会被诸葛亮“借”到的东风,季风的馈赠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可靠。由于大气状况与气温的一些差异,季风每年的强弱与进退时间都会有差别,这就会引起不同的天气,甚至是灾害。
就拿中国来说,在夏季风较强的时候,往往会快速掠过南方,到达华北甚至东北地区。这样往往会给北方带来大量的降水,而南方地区雨水稀少,形成“南旱北涝”的状况。与此相反,当夏季风较弱的时候,暖湿的气团就会停留在南方较长时间,阴雨不断,导致“南涝北旱”。
也正因此,中国自古以来,旱涝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近至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10年云南的旱灾,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冬季风同样不能信赖。当冬季风势力过强的时候,会将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一直带到广东甚至是海南岛,使得中国南方的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严重的时候,还会形成“寒潮”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说了这么多,这样的季风气候该爱还是该恨呢?如果你犹豫不决,不妨打开一张世界地图,看看北纬20度到30度之间,都是怎样的一些地方: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沙漠、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沙漠、自美国西南部延伸至墨西哥的北美沙漠、还有非洲北部浩瀚无边的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
由此观之,如果没有季风,曹操即使赢得了赤壁之战,收获的也只是一片黄沙漫漫的江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