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芝麻有的黑,有的白?

作者: 沙漠豪猪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8-05-05

本文探讨了芝麻的起源、历史、用途及其在中国烹饪文化中的重要性。芝麻,原产非洲或印度,传入中国后成为重要的食用油来源。文章还介绍了芝麻的植物学特征、品种差异及其在古代和现代的烹饪应用。

公元280年,晋益州刺史王濬率领楼船大军一举攻灭了孙吴,三国时代终于三分归一统,正如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开篇所咏。但是,孙吴也不是毫无抵抗,王濬必须先击沉金陵的横江铁锁。他是用巨大的火炬烧断铁锁的,这火炬的燃料是——芝麻油。

芝麻Sesamum indicum一般被认为原产非洲或印度,总之不是中国原住民,晋灭吴时传入中国不过三四百年。

虽然人们往往认为它是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但实际上真实传入过程已不可考。关于芝麻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汉元帝时期的儿童启蒙读物《急就篇》,上面说:“麻,谓大麻及胡麻也”,胡麻,就是芝麻,胡字表明了它的西域“血统”,相传后赵皇帝石勒因为自己是羯族人而忌讳胡字,就把胡麻给改了名。今天,市面上还有另一种名叫胡麻油的食用油,那是亚麻籽油,和芝麻没什么关系。

芝麻是胡麻科胡麻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微小的芝麻粒比起来,它的植株可以算是相当高大了,能有一人高。整株植物分枝不多,直挺挺地戳在地上,浑身上下毛茸茸,茎四棱、下部的叶还对生,没开花的时候很容易被误会成唇形科的成员,开花后才现出原形。

芝麻的花开在叶腋处,颜值不低,花瓣合生成圆筒状,白色或者淡紫红色。芝麻花有五个裂片,在最下方的一个大裂片上有明显的紫色条带和黄色晕彩,是指引昆虫降落的蜜导。在一株芝麻上,靠植株下方的花先开,然后上面的依次开放,也就是所谓的“芝麻开花节节高”。

芝麻的果实形状像一个四棱胶囊,成熟后从顶端像张开嘴一样裂开成两半,就露出了种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芝麻粒了。黑芝麻和白芝麻是芝麻的不同品种,它们只是颜色不一样而已,营养组成基本没区别;黑芝麻的种皮中含有一种儿茶酚类物质,可溶于水,所以才能让黑芝麻糊呈现均匀的灰黑色。

芝麻最重要的用途就是榨油,榨出来的就是芝麻油,也就是香油,别看现在只是调味品,芝麻油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油。在芝麻传入中国之前,人们主要的食用油是动物油;紫苏和大麻等植物出油率低,并不普及;等到芝麻传入,古人才有价廉物美的植物油可吃,从此植物油才成为日常用油。从西汉开始,芝麻在中国第一油料植物的宝座上一直稳坐,直到元代被油菜所取代。

芝麻油的优点很多,既清香好吃,又含有比较多的木脂素等抗氧化物质,性质稳定不易变质。最重要的是:芝麻出油率很高。清人记载“菜子干二石,榨油八十斤;饱芝麻二石,可百二十斤”,在现代的榨油工艺中,芝麻的出油率可以超过50%,比菜籽(40%)和大豆(15%)明显高出很多。

芝麻油的普及还促进了古代烹饪方式的改变。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首次记载了“炒”这种烹饪法,说是把鸡蛋“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宋代铁锅普及后,爆炒技法更是进入寻常百姓家,从《东京梦华录》中描写的花样百出的炒菜就可见一斑。

唐宋时期还流行吃胡麻饭,也就是芝麻做成的饭。佛心禅骨的王维这么吃——“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飘逸不羁的谪仙人李白这么吃——“举袖露条脱,招我饭胡麻”;而著名吃货苏东坡甚至还特地写了一篇《服胡麻赋》,把芝麻饭吹得跟仙丹灵药一般。

UUID: 49698fae-9f87-4bd9-afa7-91bc80362de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5-05_为什么芝麻有的黑,有的白?.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