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尽量不要作死,不要上蹿下跳;第二,不要自创奇怪疗法,例如火烧、浇油或涂抹中草药,预防细菌感染以免伤势恶化;第三,伤口总是会愈合的,较大的伤口可以通过缝针缩小创口,从而帮助愈合;第四,伤口不是非常大的时候,可以用“粘合剂”大招,减少缝针痛苦。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而也最容易受到损伤。受伤之后,皮肤是怎样愈合的呢?
皮肤轻微划伤或擦伤的时候,随着一阵疼痛,鲜红的血液从破损的毛细血管中渗了出来。首先发挥作用的是专门修补血管漏洞的“泥瓦匠”——血小板。血小板们发现情况后立即成群结队地奔赴现场,聚集成团并形成坚硬的保护痂,及时把血管的洞口补上。同时,它们还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让毛细血管收缩,最终让伤口处的血液凝固,起到止血的效果。
在血小板的召唤下,各路细胞也纷纷前来支援。有的负责清除伤口中的细菌和死去的细胞,有的负责为修复伤口提供弹药和给养。这时,我们就会觉得伤口发炎了,表现为红肿、灼热和疼痛。经过一场鏖战,细菌节节败退,伤口的愈合得到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新的组织不断长出,将刚长好的毛细血管包裹在其中,看上去像是粉红湿润的新芽,因此被称为肉芽组织。随着伤口愈合,新生的肉芽组织会取代原有的硬痂,重新建立皮肤的屏障功能。
与正常皮肤不同的是,肉芽组织不够坚韧,难以抵抗外部的拉力。下一步任务就是要让新长出的皮肤恢复原有的弹性和功能,更加接近正常组织,而胶原蛋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胶原蛋白是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皮肤、韧带和软骨中,使这些组织富有弹性而不易断裂。在这个长达数月至数年的重建过程中,新的胶原蛋白不断地被制造出来,并且排列得越来越整齐致密。
伤口快要长好的时候,新的神经也长了出来。它们幼嫩而敏感,受到组织生长的刺激就会产生痒痒的感觉。这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抓挠。遗憾的是,如果伤口比较深,就会形成瘢痕,最终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正常皮肤的坚韧程度。招飞行员时要求不能有瘢痕,就是这个原因。
在物质与知识都极度匮乏的古代,火烧伤口、热油浇灼的杀菌方法被沿用了两千年。此外,古希腊人用醋和酒来清洗伤口,而古埃及人在伤口上涂抹油脂和蜂蜜。
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人再使用这些简陋甚至危险的方法了,但是预防细菌感染依然是伤口处理的一个重点。医生把伤口内部清理干净并消毒,就是为了防止感染,为伤口的愈合提供条件。此外,对较大的伤口进行缝合,也可以起到缩小创口,促进愈合的作用。如果是干净整齐的小伤口,有时医生会用一种像胶水一样的“皮肤粘合胶”把伤口“粘起来”帮助愈合,与缝合的原理类似。这种“胶水”为伤口创伤治疗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影响伤口的愈合的因素错综复杂。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感染和缝合之外,伤口愈合的快慢还受到年龄、营养、血液供应和全身疾病的影响。2017年底,《科学》杂志主办的《转化医学期刊》发表了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伤口愈合甚至受到昼夜节律的调节——如果伤口产生在白天,它就比夜晚产生的同样伤口愈合得快。要进一步弄清楚伤口愈合背后的原理,使广大的患者受益,还需要科学家和医生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