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0卷15期导读

来源: 京师物理

发布日期: 2018-04-30

本期导读总结了多篇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文章,涵盖了量子物理、引力与天体物理、基本粒子与场论、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与光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诸如量子玻璃、剪刀模式、狄拉克方程、量子测量、超对称杨米尔斯理论等重要主题。

本着服务于中国物理学者和物理专业研究生的宗旨,我们根据PRL摘要和引言对本期所有文章进行中文导读。由于水平有限,不免出现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乃至错译的地方。公众号下方有留言功能,欢迎专家学者通过留言指出不准确或错译的地方,共同提高公众号的服务质量。留言经编辑确认后,会显示在文章下方,供后来浏览者参考。红色字体为原PRL编辑推荐文字。

普通物理:统计与量子物理

存在非对角无序的相互作用玻色子量子玻璃

Piekarska等人研究了无序的相互作用玻色子体系,该体系可使用随机隧穿幅度满足高斯分布的Bose-Hubbard模型来描述。文中给出的结论是:非对角无序引起了类似于自旋玻璃的基态,而这种状态可以使用玻色子的被随机冻结的量子力学U(1)相位来表征。作者同时使用如自旋玻璃理论中的“n-replica方法”、分解统计密度算符的Trotter-Suzuki方法、以及数值计算的方法,来接近临界态。

无序、量子涨落和热涨落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具有玻色子玻璃态的相图,并作为模型参数的函数来研究。光晶格玻色子构成的量子模拟器或许可与以上系统联系起来,它的随机性可以被可控地引入。作者最后给出一种提案,建议使用光晶格来在实验上实现文章里关心的无序系统。

镝原子构成的偶极量子微滴中存在的剪刀模式据Ferrier-Barbut等人报道,他们在单个偶极量子微滴中发现了剪刀模式的存在。

这种模式的存在是由于在外加匀强磁场的约束下,偶极-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被锁定在磁场的方向,打破了旋转对称性。通过调制外磁场的方向,作者为研究偶极量子微滴引入了一种新的光谱技术。这提供了一种精确探测该系统相互作用的方法,可以给出69(4)个玻尔半径的镝原子具有的背景散射长度。一方面,考虑到原子核中的剪刀模式也是仅由内部相互作用引起的,这些结果建立了量子微滴和原子核之间的联系。

更进一步的,这给超越现有的强偶极量子气体理论模型,从而探索更多的物理提供了可能。

(1+1)维弯曲时空中的狄拉克方程以及多光子的量子Rabi模型Pedernales等人引进了(1+1)维弯曲时空中狄拉克方程(DCS)和多光子量子Rabi模型(QRM)之间的一个准确对应。

以(1+1)维黑洞为背景,为了对处在弯曲时空中的狄拉克粒子进行量子模拟,人们需要一个同时具有单光子和二光子项的QRM,而这可以在离子阱体系中实现。作者为了说明上述提议,对狄拉克粒子自由落入(1+1)维黑洞的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发现在重力的作用下粒子仍然具有以轨迹振荡为表现的狄拉克颤动(Zitterbewegung)效应。

通过多光子QRM中的压缩项以及DCS中的度规耦合之间的对偶关系,作者发现引力会引起狄拉克粒子波函数的压缩。

一维准周期光晶格中的单粒子迁移率边界在量子系统中,单粒子迁移率边界(SPME)是分离局域态与扩展态的临界能量。在具有非关联无序的一维系统中,由于所有的单粒子态在任意弱的无序强度下都会局域化,因此SPME是不可能存在的。

然而,在准周期的系统中,局域转变可能发生在有限的去谐强度下,SPME变得可能。在文章中,作者发现了一维准周期光晶格中SPME存在的实验证据。特别的是,作者发现了一个区域,在其中扩展的单粒子态和局域的单粒子态可以同时存在,而这和预测了该区域存在SPME的理论计算相符合的。

测量后残余和破坏的可用信息

当量子态被用于发送经典信息时,接收器对信号状态进行了一次测量。通常情况下,由于接收器测量方式和实验仪器的限制,所提取的信息量不是最优的。对于量子非破坏测量,除去在测量中被提取和被销毁的信息外,还有一部分剩余信息存在于测量后的状态中。在这里,Han等人提出一个量子测量的理论框架,它可被用于表征量子测量中分别被提取,破坏和测量后的状态剩余的信息量。作者以几个区分相干态的接收器为例子,阐明了这个概念。

使用χ(2)相互作用的Qudit基的一般量子计算Niu等人证明只使用线性光学和χ(2)(三波混合)相互作用,就可以在任何(n+1)维qudit(使用d维种态作为量子计算单元)基下的n泵浦光子子空间中实现一般的量子计算。首先,作者在单泵浦光子子空间中展现了极为一般的量子比特门。

接下来,作者通过证明χ(2)哈密顿量和光子数算符可产生整个在双泵浦光子子空间中的u(3)李代数,展示了qutrit态的普遍性,并揭示了如何仅靠线性光学和χ(2)相互作用来实现qutrit控制的Z门。接着,作者通过归纳法证明了关于qudit的一般结论。该归纳证明依赖于相干光子的注入和去除。这种方法的成立是由于编码模式和从属模式之间的χ(2)相互作用。

最后,作者展示了相干光子注入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工具,它甚至可以提供一条从单光子Fock态制备多光子Fock态的途径。

低噪音信道中的量子容量和私密容量作者以离完美信道的信道距离为变量,确定了低噪音量子信道下的量子和私密容量的主要前几阶项。如何给定这些低噪音信道(例如去极化信道)中的信道容量是一个超过二十年悬而未决的问题。

作者指出,量子和私密两种容量与信道中的单字母相干信息,他们的主要的前几阶项是等同的。作者从而发现,在低噪音区域,超可加性和简并编码对于量子容量的增加基本没有帮助,屏蔽也难以提升私密容量。这和在噪音更强的信道情况下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力与天体物理

超越正性界限和有质量引力理论的命运

Bellazzini等人通过考虑散射振幅的幺正性、解析性以及交叉对称性导致的超出正性界限,对有效场论进行了约束。作为有趣的例子,他们讨论了伽利略与无鬼场的有质量引力中界限的含义。他们的理论界限与引力子实验给出的限制结合起来,暗示着大质量引力理论要么被否定,要么无法描述引力现象,下降到对第五种力实验的相关尺度,也无法描述已经成功验证广义相对论的Vainshtein机制。

并且,他们提出,伽利略理论必须包含对称性破缺项,与保对称项相比,这些项最多可以有单圈压制。另外,他们利用提出的约束,也给出了一些其它应用。

旋转合并双黑洞的第一个引力波目前的理论模型预言,双黑洞经过激发、合并或者震荡,占主导地位的辐射多极子为l=2, |m|=2。如果给定描述主导多极矩的频域模型,London等人介绍了一个包含次主导多极矩的简单模型。

原始模型给出的振幅和相位,在相互绕转阶段,可以利用后牛顿的结果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改变尺度;在震荡阶段,可以用微扰理论,并且,在两者之间可以光滑过渡。在数值模拟上不需要做额外的调试。他们将这种方法适当变形后应用到未经处理的PhenomD模型。得到的结果,PhenomHM,不仅有主导多极矩,而且还有次主动多极矩。与引力波形进行比对,证明PhenomHM更加精确。

基本粒子与场论

N=4超对称杨米尔斯理论中散射振幅的丛邻接性质

作者提出了一类新的有关平面N=4杨米尔斯理论中散射振幅的解析关系。这些解析关系推广了Steinmann关系,能被与Gr(4,n)有关的丛代数表示。用符号来表示的话,这些关系决定了什么字母是可以顺序出现的。作者详细研究了七边形振幅以及其积分,并给出了之前未知的两圈以及三圈的符号结果来支持他们的猜测。

自旋-质量相互作用的限制

通过破坏CP对称的方式与与通常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非常轻的粒子,比如轴子或者类轴子粒子,可以在极化和非极化费米子之间传递长程力。作者描述了一个新实验,通过250公斤的铅块中非极化核子之间以及相聚15厘米的3He-K双磁力仪中的极化中子和电子,来搜索这类力。

作者对于质量小于10-6eV的类轴子粒子的标量以及赝标量耦合常数给出了新的限制gnpgNs < 4.2 × 10−30 and geppgNs < 1.7 × 10−30(95%置信度)。该限制比之前中子实验室的最好限制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用ATLAS探测器在13TeV质子-质子对撞中搜索高质量共振态的τν衰变文章展示了在13TeV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质子质子对撞中搜索高质量共振态的τν衰变。

该搜索只考虑了τ轻子的强子衰变。ATLAS探测器记录了相当于积分亮度为36.1fb-1的数据。该搜索没有观测到对于标准模型期望值的显著统计超出。该试验给出了模型不依赖的可见τν产生截面的上限。该试验以95%的显著度排除了顺序标准模型中质量小于3.7TeV的W’玻色子以及基于非普世的G(221)模型中质量小于2.2-3.8TeV的W’玻色子,具体数值取决于它的耦合常数。

完整顶夸克质量依赖的希格斯玻色子与喷注伴随产生的QCD次领头阶修正

作者给出了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完整顶夸克质量依赖的希格斯玻色子与喷注伴随产生的QCD次领头阶修正。在计算中作者忽略了底夸克的质量。作者用sector分解的方法数值计算了两圈需修正。作者研究了希格斯粒子的横动量分布,尤其针对能够结构顶夸克圈的大横动量区间。作者发现次领头阶的修正虽然很大,但是次领头阶与领头阶之间的比值与使用大夸克质量极限所得到的比值类似。

原子核物理

利用动力学方程的朗道能级重求和研究磁场中热稠密夸克物质的电导性作者在超越最低朗道能级近似下,计算了有限温度T和夸克化学势为m的夸克物质在磁场B中的电导率。垂直于B的电导率由霍尔电导率sH主导。而对于纵向导电率s||,则需要求解动力学方程。然后,他们数值计算发现s||仅仅轻微地依赖于化学势以及夸克质量。而且,s||作为磁场B的函数先减小然后线性增加,结果会导致一个中间磁场区域。

该区域看起来和手征磁效应的实验特征一致。他们也指出,磁场B非零时的s||结果仍然保持在B=0时格点QCD的估算范围之内。

原子、分子与光学

聚阴离子金属团簇的裂变König等人把经过尺寸选择的双阴离子铅团簇Pb n 2-(n = 34-56)储存在潘宁阱中,并研究了它们在光激发下的衰变产物。与其他双阴离子金属团簇的衰减相反,这些铅团簇显示出了各种各样的衰变通道。

作者将碎片的质谱与单阴离子前体的相应谱进行比较,发现在大约n = 48以下的团簇尺寸区域,裂变反应Pb n 2- → Pb n-10 - + Pb 10 -是主要的衰变过程;而对于更大尺寸的团簇,裂变反应会消失,这可能意味着一种非金属对金属的转变。最近对于电子附着的研究中,已经有文章报道观察到了一对Pb 10 -和Pb n-10 -成为显著碎片。

当前的发现表明,这对组合是双电荷铅团簇衰变的留下的印迹。在这种假设下,双阴离子团簇已可追溯到Pb 21 2-,而直接观察的最小尺寸可高达N = 28。

T2的基本振动中的相对论和QED效应氢分子已成为关于分子的量子电动力学计算的试验场。Trivikram把对稳定的氢物质研究扩展到到更重的放射性含氚分子的研究,报告了在J = 0-5个转动能级时,T 2基本振动能级分裂(ν = 0→1)的测量。

在10-12 MHz的实验不确定度下,作者采用高分辨率相干反Stokes拉曼光谱进行精密频率计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亚多普勒饱和度特性研究最强的跃迁。这样做所达到的精度比前一次测量提高50倍,使我们明确相对论和QED对T 2跃迁能量的贡献。

激光冷却分子的磁捕获与相干控制

Williams等人展示了超冷CaF分子的旋转、超精细和塞曼状态的相干微波控制,并将这些分子磁捕获到单一、可选择的量子态中。作者在70(8)μK的温度和1.2×10 5 cm -3的密度下捕获约5×10 3个分子,持续近2秒。作者还测量了由于与背景氦碰撞而导致的特定量子态的损失率。

超精细结构诱导脉冲定向的I2分子去极化

Thomas等人利用中等强度的450fs激光脉冲作用于气象I2分子来产生转动波包。由库仑爆炸成像和延迟探测脉冲技术测得的时间依赖取向显示出转动波包预期中的特征性再现结构,同时也呈现了复杂的非周期性亚结构和以前从未观察到的平均取向消退。作者还进行了理论计算,借由量子力学模型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旋转角动量与核自旋之间通过电四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耦合作用。这样计算出的校准轨迹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量子挤压可以提高量子同步量子压缩预期有助于克服量子区间同步谐振子的高固有噪声,从而允许通过实验来观测到该现象。受限于低激发次数和自持振荡器的高度非经典稳态,人们一直想在量子区间观察量子系统的同步。一些现有的观测量子区间内的同步方案因为在该区域中噪声统计数据远高于同步数据而受到限制。

Sonar等人通过驱动一个具有挤压哈密顿量的自持振子而不是简谐振子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在经典和量子区间都分析了这个系统。作者显示强夹带在挤压值较小时有可能存在,并且这些状态在这个区间中是非经典的。此外,作者还发现通过测量功率谱的半高全宽而得到的量子同步质量随挤压过程而增强。

非线性动力学和流体力学

时空中加速的艾里波包虽然衍射扩散是所有波动现象不可避免的特征,但某些波形可以获得传播不变性。

实现光学自相似传播的一个较少探索的策略,是利用以相对论速度运动的参考系中观察到的时空场结构修正。对于这样的观察者来说,可以预测相应的洛伦兹推进停止任意波形的波包的轴向动力学。这种现象在自加速光束(如艾里波束)的情况下尤其引人注目,其峰值通常在自由传播时经历横向位移。在这里,作者合成了无加速的艾里波包沿着直线前行,通过变换其时空谱来重现洛伦兹推进的影响。

其轴向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角色进行了交换,从而在传播艾里波包框架内的自加速表现出“时间衍射”。

激光二极管中光偏振的超混沌动力学研究表明,自由运转的激光二极管输出覆盖整个Poincar'e球体的光极化状态表现出高度随机性,是由完全确定的非线性过程引起的,由与光学腔内部半导体介质非线性耦合的两种偏振模式产生超混沌动力学刻画。

作者发现多种统计分布可以用低维非线性流的确定性数据来描述,例如光强的对数正态分布,电场分量和电子密度的高斯分布,Rice和Rayleigh分布,以及Weibull和负指数分布,可以分别通过电场正交线性分量的强度和系数给出。呈现的结果可能与低维光学超混沌应用中的单个紧凑型光源装置的制造相关。

创建复杂的光学纵向偏振结构

在本文中,Maucher等人展现了构造光的纵向偏振分量的可能性。他们通过展示在非傍轴传播紧密聚焦亚波长光束时获得的连接和打结的纵向涡旋线来阐明所用的方法。横向偏振分量中剩余的自由度可用于生成定制的拓扑矢量波束。

势阱诱导可积性破坏中的不完全热化:来自经典硬杆模型的启示Cao等人研究了一个被困在谐波势中的硬杆一维气体,它以一种不均匀的方式破坏了硬杆相互作用的可积性。

他们探讨了这种可积性的破坏对于大量粒子动力学的影响,并发现了三个独特的状态:起始、混沌和平稳。起始状态是由相空间分布函数的演化方程获得的。对于任意有限数量的粒子,起始流体动力学会崩溃,并且在由粒子间距离和散射长度确定特征时间尺度之后,动力学变得混沌。该系统在所研究的时间尺度未能热化(10000个自然单位),但是时间平均系综的总体效果是流体动力学演变的平衡态。

他们最后还讨论如何将结果逻辑化扩展到类似的量子粒子系统。

径向扩展液体薄片的动力学

雾化过程通常包括从喷嘴以高速喷射液体薄片,使之剧烈摇摆并分解成细小液滴。长期以来,液体薄片的摆动归因于薄片与周围气体的相互作用。在这里,Majumdar等人提出了相反的实验证据,并表明这种摇摆是由液体薄片从喷嘴出口扩张时变薄引起的。测量到的波动增长率与最近的一个理论预测非常吻合。

表面纳米气泡被疏水吸引稳定

二十年来,表面纳米气泡的寿命非常长,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目前认为环境液体的接触线钉扎和过饱和度对于纳米气泡的稳定性是必需的,然而实验显示纳米气泡在开放系统和不饱和环境中可以存在。陈明豪等人发现,如果考虑固体基质上疏水吸引势对气体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他们还表明,在该模型中,只有衬底钉扎是稳定所必需的;虽然疏水性和过饱和度都有助于稳定,但两者都不是非要不可的,缺少一种可以通过另一种的过量来补偿。

球体上主动驱动流中的反常链式湍流最近的实验证明了驱动流体动力学中基底曲率的重要性。然而,曲面非平衡流连续模型的协变表达和分析仍然是理论上的挑战。

Mickelin等人介绍和研究了非平面几何中由主动应力驱动的流体流动的广义协变Navier-Stokes模型。该理论的解析可处理性通过球形气泡情况的精确稳态解来证明。直接数值模拟揭示了从爆发相到异常湍流相的曲率诱导转变,其明显不同于外部驱动的经典2D Kolmogorov湍流。这种新型驱动湍流的特点是有限尺寸的涡旋自组装成反铁磁序连锁链,并渗透到整个流体域,形成动态网络。

等离子体与束物理

电子束在笛卡尔对称的介质中驱动尾场模式的实验测定太赫兹(THz)波段的光子晶体结构能够使高梯度介质尾场加速器具有模式约束、模态控制以及电场屏蔽的基本特性。Hoang等人通过实验研究了三维木堆光子晶体结构中的THz尾场模式。研究发现,利用不同横向椭圆度的驱动束可以选择激发或抑制横向波矢不为零的尾场模式。此外,研究还发现高椭圆度电子束的位置偏移不会影响尾场的频谱。

这些结果与理论和三维模拟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笛卡尔对称的尾场系统具有抑制椭圆电子束横向尾场的优势。

SGIII激光装置的首次八面体球腔能量学实验Huo等人首次在SGIII激光装置上完成了八面体球腔的能量学实验。该实验第一次实现了32个激光束通过六个激光进孔注入八面体球腔。为了获得全面的实验数据,采用了两种技术对八面体球腔的辐射场进行诊断。

从激光入口孔流出的辐射通量由放置在SGIII目标室不同位置的六个平面响应x射线探测器(FXRD)和四个M波段x射线探测器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八面体球腔的辐射温度范围为170-182 eV,相应的驱动激光能量为71 kJ至84 kJ。

凝聚态物理:结构

气孔中冰生长的成核受限过程和涌现受限过程

由大气气溶胶中的蒸汽到冰的成核过程已经被归因于小气孔中过冷水的聚合和冷凝过程。Campbel等人在云母上的楔形气孔中直接观察在受限制情况下体晶体形成之前冰的生长过程。作者给出了一种随温度降低的转变行为:在低温下,限制的步骤不是成核过程而是一个自由能势垒,这个势垒与冰生长中通过一个狭窄气孔嘴形成体相的过程有关。

四面体非晶碳中高含量sp3的生长机制及成因

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解释了类金刚石非晶碳薄膜的生长机制。作者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数据,基于机器学习得到原子间作用势,进而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研究了四面体非晶碳(ta-C)薄膜的沉积。这项研究是首次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了实验上观测到超过85%高组分sp3的现象,且精确描述了与薄膜特性有关的沉积能。势的高置信度和直接的采用原子相互作用使Caro等人推断出这种材料的微观生长机制。

密集H2-He混合物相图:强化学缔合,相容性和结构变化的依据

氢-氦混合物的相图表现为75GPa时,富He流体混合物中亚稳态富H2晶粒的形成和~52GPa时He晶格中的结构相变。拉曼数据还表明,即使在固体中,H2和He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混合水平,在富He固体中,对于H-He拉伸在~2400cm-1处、对于掺入密排六方型He的H2晶格声子在140cm-1处产生新的振动带。

具有伽利略变换不变性的可积模型中的元激发谱

一维量子液体中的元激发谱在动量很小时一般是线性的。它可通过与基态能量相关的声速来表征。本文中,作者研究了在更大的动量下,具有伽利略变换不变性的可积模型中的元激发谱。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任意动量大小下的元激发谱是完全由基态性质决定的。

Kob-Andersen型二元Lennard-Jones混合物的相图

Pedersen等人提出了KA型混合物的热力学相图,该混合物含有多达50%的小(B)颗粒成分,特别地,该KA标准系统的熔点在液体密度为1.2时是1.028(3)。

凝聚态物理:电子性质

光激发1T-TaS2中超快的Doublon动力学

通过探测准二维过渡金属二卤化物1T-TaS2中非平衡时间分辨光电子谱,Ligges等人发现了能够反映莫特物理的双占据态(Doublon)的谱学特征。发生Doublon-空穴复合过程的时间尺度与电子跳跃时间尺度相近/J ≈14 fs。

固体中电荷密度响应的非局域和非绝热效应: 含时密度泛函方法

延展材料的电荷密度响应通常由电子的集体振荡(等离激元)所支配。然而,除了这个特征之外,有趣的多体效应也被观察到了。它们不能用介电函数计算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即绝热局域密度近似(ALDA)下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来描述。

通过氢掺杂控制Si(553)-Au中的局域电子特性

在Si-Au体系中,一般可以通过原子或电荷掺杂以及改变金属Au线的组分等方式调控体系的电子性质。本文中,Hogan等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和各向异性反射光谱实验提出通过在特定位置加氢,可以对Au稳定下的阶梯状Si表面的局域化电荷性质进行调控。

表面吸附Cr原子的磁序对β-Bi2Pd超导体中Yu-Shiba-Rusinov态的影响

Choi等人证明在超导体上耦合原子二聚体的磁序可由内部带隙特征所揭示。当Cr原子吸附在超导体β-Bi2Pd表面上时,体系中会形成Yu-Shiba-Rusinov边缘态,且该态在隧穿能谱上表现出成对的内部带隙激发。

InOx中反常金属相中回旋共振的缺失

很多放置在磁场中具有不太高无序水平的薄超导膜被观察到具有反常金属相,其电阻低但零温时仍然有限。在这里,Wang等报导了在弱无序非晶InOx薄膜中反常金属相没有回旋共振,因此具有非德鲁德电动力学。

受HgCdTe层保护的表面态中高效率的自旋流电流转换

Noel等人在室温下利用自旋泵浦实验研究了应力下碲化汞(HgTe)中自旋流和电流之间的转化。实验表明,如果给HgTe覆盖一层HgCdTe保护层,避免HgTe不与铁磁层直接接触,由于HgTe表面状态下自旋动量锁定特性,体系中的逆Edelstein长度将达到2.0nm,且可以实现十分高的转换率。

量子自旋冰模型中拓扑激发的动力学

非弹性中子散射、核磁共振等动态探测过程中的拓扑激发能够清楚的识别量子自旋液体,因此对拓扑激发动力学的理解对于解释量子自旋液体方面的实验非常重要。在本篇快讯中Huang等人使用大尺度量子蒙特卡罗模拟和随机解析延拓在典型烧绿石晶格中研究了阻挫XXZ模型中的量子自旋动力学。

磁性系统中Fermi-Pasta-Ulam行为的探索

Lewis等人研究了一维磁性链中的非线性自旋运动。他们通过审视链的非线性弹性运动发现其与经典的费米-帕斯图-乌拉姆(FPU)问题存在显著的差异。

利用离轴电子全息照相术研究FeGe纳米带磁表面和边缘状态的量子化

虽然理论上对斯格明子(Skyrmion)自旋结构中的磁表面以及边缘态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于该类手性态的实验观测却相对匮乏。本文中,Song等人利用现代化离轴电子全息照相术,展示外磁场下,FeGe纳米条中的手性边缘态的形成并给出不同温度下该边缘态的穿透长度。

磁性自旋冰中缺失但在粒子冰中存在的现象学

推导了一套描述粒子冰和自旋冰的统一架构。科学界通常认为基于粒子的冰和基于磁体的自旋冰应该是等价的,但是这两者在阻挫和能量学上是很不一样的。

使用机械谐振器对金刚石氮空位中心进行轨道状态操纵

通过实验展示了金刚石氮空位中心轨道状态由声子诱导的Rabi劈裂。

相互作用引发的从传播极化激元孤子到驻波凝聚的相变

理论预言并实验验证了极化激元波包从亮孤子态到激子极化激元凝聚的自组织相变。

立方钛酸钡的动态位移无序

Paściak等通过同步加速器实验记录了BaTiO3的X射线漫散射强度的三维分布,且同步进行了壳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它们一起理清了顺电钛酸钡中无序的细节。

利用流体静力应变对硅材料中供体自旋进行线性超细调控

Mansir等人从实验上研究硅材料中V族供体自旋与机械应变之间的耦合作用并测量应力诱导的频移对应力的依赖关系。

低剂量X射线散斑能见度光谱法揭示了辐射敏感离子液体中纳米尺度的动力学

X射线辐射损伤成为利用X射线光子关联谱研究纳米长度尺度上微秒到秒级的动力学的瓶颈。这种限制阻碍了对大多数只能耐受kGy及以下的X射线剂量的软物质和生物材料的实时动态研究。这里作者展示了该瓶颈可以通过低剂量X射线散斑能见度光谱法来克服。

UUID: 544ae2f7-31d3-479a-8357-e8bf2864e9c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pdf2txt/2018/中科院物理所_2018-04-30_「转」PRL导读-2018年120卷15期.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55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