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你的家乡上了黑榜没?
虽然重度污染天气时而复现,但不可否认,如今正值最美人间四月天,莺飞草长,春和景明。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今年的报告也如期而至,不负好春光。这是课题负责人陈松蹊带领环境统计团队完成的第五份空气质量评估报告。前四份分别发布于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的3月和8月。本期报告就更厉害了!
报告基于33个城市的172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将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43个气象站点过去七年的气象数据综合评估了“2+31”城市过去五年空气质量实际状态和变化趋势,数据总量超过1亿2000万条。
特别的是,由于气象条件对观测到的空气质量浓度影响很大,报告沿用以往的统计学方法,对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气象调整,从而剔除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科学核算“国十条”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情况。很多地方剔除气象因素后达到了标准。
京津冀及周边晋鲁豫共计33个城市区划及其站点分布(黄色区域为2017年3月环保部制定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范围,绿色区域为本报告加上的5个城市,灰色区域的晋中市是团队建议加上的1个城市)。从前全国人民的眼睛都盯着首都北京的污染,“雾霾”几乎成为了北京的“土特产”,但其实还有很多城市也同样“灰头土脸”,同样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那就快来看看这份报告中的33个城市,是否有你的家乡,以及她是否健康。
我们先贴个总成绩单:►图片说明:“2+31”城市2017年超标污染物情况汇总(“X”代表污染物过高,“”代表污染物水平相对较低)。看到这里你就可以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吐槽了,也可以和我们一起通过几张图看看报告到底说了啥。这份报告主要分析了六个常规污染物变化趋势,它们是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
总结:京津冀13市PM2.5和PM10均达到了“国十条”设立的2017年目标,山东和河南的减少程度低于京津冀,山西省近两年PM2.5浓度在持续增加,需要加油!此外,研究团队还建议使用50微克/立方米作为空气质量“良”的标准上限,加强对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将煤炭消耗量纳入大华北地区大气防治的重点监测指标,对主要污染区域设定臭氧改善的数值控制目标,避免面临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双重污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