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似乎“一直很幸运”。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一种技能——发现机会的能力。普通人也可以习得这种技能:最大化身边的机遇、倾听自己的直觉、抱有好运的期望、并用好的心态来看待坏运气。你也能成lucky boy~运气似乎是一件非常随机的事情,如果你说一个人十分“幸运”,那就仿佛在否定他/她的辛勤工作或者天分一般。
正如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公众参与教授理查德·怀斯曼所说,幸运的人似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获取比他/她应得的更多的东西。”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听起来非常玄学。可是,除开生来所有的特权、成长环境等固有因素,带来“好运”的,其实是一套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也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普通人也可以拥有。
怀斯曼大概是做“运气”相关研究的心理学家中最知名的了。
上世纪90年代,他做了一项非传统的心理学实验,找到了两组分别自称“幸运”和“不幸”的人,并试图量化他们之间的差异。他在街上丢了一张20美元的钞票并观察这些人的行为。自称“幸运”的人更有可能会捡到这张钞票,而总觉得自己“倒霉”的人则发现不了。别看这个实验看起来有点傻,但在怀斯曼10年的“运气”相关研究中,许多实验都显示了相似的结果。
他把这些研究写成了一本书,2004年出版,名为《幸运因子》(The Luck Factor)。书中还谈到了另外一个实验:怀斯曼向一群志愿者提供了一份报纸,并要求他们数这份报纸里面有多少张照片。在第报纸的二页中间,他贴了一个纸条,上面用大字写着:“别数了——报纸上有43张照片”。而另一张类似的插页则被夹在报纸中间,写着“别数了——告诉实验人你看到了这张纸条,你赢了250美元”。
结果是,自认为“不幸”的参与者很多都还在傻傻地数着报纸里的照片呢。实验表明,“运气”可能与发现机会的能力有关,即使许多机会出现在令人出乎意料的地点。这是有道理的。
怀斯曼在研究“幸运因子”的时候,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实验层面。他结合这些发现,创建了一个“好运学校”,人们可以根据四个主要原则来学习如何触发自己的好运气:最大化身边的机遇、倾听自己的直觉、抱有好运的期望、并用好的心态来看待坏运气。
这些策略包括对事物采取更放松的态度,将好运“可视化”,以及每周与至少一个新认识的人交谈。一个月后,他重访了“好运学校”的参与者,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表示他们成为了一个更幸运、也更幸福的人。
卡特在几年前,开了一个在线课程,为家长提供帮助,来培养“更快乐”的孩子。她将关于感恩、正念和幸福等品质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量化、可教授的技能。她提出了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策略,包括积极尝试新的体验,学习如何拥有一个更放松的心态,维护自己的社交联系,以及(是的!)多与陌生人交谈。所有这些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身体上和情感上对周遭的环境持更开放的态度。
当然,学习这些技能并不容易。卡特坦承,自己也曾经是众多每日焦虑的女性之一。然而敞开心扉接受“好运观”,的确能够带来很大变化。她认为,一旦改变了心态,便可以开始用更积极的态度看待不幸的情况,也能改善人们对不幸之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