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1月25日,新华社通报了一项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了两只小猴子。不过,也有人称,这项技术突破并不重大,所采用的只是22年前的“克隆羊”技术。
真相:体细胞克隆,是一种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通过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母体发育成个体的过程。欧美科学家在1996年首次成功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克隆出了绵羊“多利”。1999年,美国科学家通过胚胎分裂技术“克隆”出了世界上首只猕猴;不过,这种胚胎分裂技术几乎不太可能大量克隆遗传背景一致的动物模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欧美科学界一直在努力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实现猴子的克隆。在200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一度拿出700多个卵细胞进行克隆尝试,最终却无一成功。
据研究者介绍,克隆猴主要有三个难题:第一,细胞核不易识别,“去核”难度大;第二,卵细胞容易提前激活,导致克隆“程序”无法正常启动;第三,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低,绝大多数克隆胚胎都难以正常发育,往往胎死腹中。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引入“表观遗传调节剂”、寻找新的细胞核来源、优化实验流程等创新性的实验技术,最终成功通过体细胞技术克隆出了灵长类动物。
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和《大西洋月刊》都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科学家不仅只是采用、更是改良了当年克隆绵羊的技术,才令此前屡屡失败的“克隆猴”终于在这次127个克隆卵细胞中取得了两个成功的结果。
《细胞》杂志主编埃米莉·马库斯表示:“《细胞》能有机会发表如此令人振奋的重要研究成果,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稿件不断增长,这篇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论文就是一个例子。”
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也称,中国科学家的突破或将给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