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唐朝当个留学生

作者: 晓风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8-04-02

本文通过电影《妖猫传》中的情节,讲述了唐朝时期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在大唐的留学经历,包括他们的生活、学习、文化交流以及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电影《妖猫传》在刚上映的时候可是引起了很多热议,它讲了文青诗人白居易在日本和尚空海的协助下,根据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留下的日记,揭开杨贵妃之死的真相。先别管那些俊男美女和魔幻元素,你有没有纳闷唐朝怎么会有这么多日本人?

其实空海和阿倍仲麻吕,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他们都是远渡重洋来大唐“留学”的。接下来让我们化身日本留学生,看看在唐朝留学,是怎样一种体验。

“留学生”这个词,早在唐朝就诞生了。不过,它来自日本。那时日本政府每次派“遣唐使”到中国,都会带着些学者、僧侣,来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技艺。使节完成外交任务后就返回复命,而这些求学之人,则会留在大唐,待学成后再回国效力,因此叫做“留学生”、“留学僧”。

电影《妖猫传》中出现的阿倍仲麻吕(或译安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就是唐代著名的日本留学生。当年日本共派出过19次遣唐使团,他是第8届。而影片主角空海和尚,身份则是留学僧。他是随第17届遣唐使团入唐的,比阿倍仲麻吕晚八十多年。阿倍仲麻吕(公元698~770年)唐朝著名日本留学生,汉名晁衡(也作朝衡)。他自打19岁时入唐,就再没回过日本。

在唐53年间,他先入学国子监,而后成为第一个考取进士的外国人,供职于朝廷。阿倍仲麻吕热爱并精通中国文化,曾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尤擅诗歌,与李白、王维等人成为至交。753年,55岁的他获准归乡,并被任命为大唐使节回访日本,然而因船遇风暴未能抵达。重回长安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他全程跟随唐玄宗入蜀避难,亲历马嵬兵变。此后他官至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72岁终老长安。

空海法师(公元774~835年)唐朝著名日本留学僧,谥号弘法大师。804~806年,而立之年的空海入唐求法,得到青龙寺(中国佛教密宗祖寺,也是当时的皇家护国寺庙)惠果法师真传。回国后,他成为日本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开山祖师。宗教领域的成就之外,空海法师熟习中国文化并精通书法,被誉为“日本王羲之”。其著作《篆隶万像名义》,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

在时间设定上,电影里的辈分大体准确:阿倍仲麻吕在唐玄宗时代来华,与李白、王维年纪相仿、交往过密;空海和白居易也确实是同龄人,两人三十岁出头时都在长安混过。只是为了配合电影情节,这两代人之间的年头,被缩短了十余年。

从大唐留学回国的“海归”,大都能成为各界翘楚,因此日本的青年才俊,无不渴望出国深造。然而入唐机会难得,每次留学名额也就一二十人。能入选的精英,不仅博学多识,还得精通汉语,容貌举止也需优雅大方,毕竟是要代表日本的国家形象。

经过考核选拔,有幸入选留学人员,终于得以登船启程。不过先别高兴太早,接下来要面临一个多月的“海漂”生活考验,能否过关得老天爷说了算。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所隔的海,常被形容为“一衣带水”,然而那时候日本的航海技术还十分有限。遣唐使团若碰上狂风巨浪,船队轻则偏离航线被刮到别处,重则船毁人亡。

空海和尚来华途中就曾遇到海难,他侥幸逃生,才得以踏上大唐国土——这情节在电影里,也作为插曲如实再现。阿倍仲麻吕呢,19岁入唐,到55岁才动身回日本。不料归途中却遇到风暴,坐船一直被吹到安南(今越南)才靠岸,他只能历尽艰险再北上长安。此间失联,李白听闻海难,以为晁衡君死了,挥泪写下《哭晁卿衡》,成为中日友谊的先河之作。

那时从日本入唐,主要有三条路线:北路、南路和南岛路。北路是先沿新罗、百济两国(朝鲜半岛南部)海岸线行进,之后穿过黄海,在山东半岛上岸,走陆路去长安。后来日本和新罗交恶,航线被迫南移;南路直接横跨东海,再以长江下游的扬州、明州(今宁波)等地为登陆口岸;南岛路则是经琉球群岛后横跨东海,在长江三角洲靠岸。两条南线登陆后,都需先换船沿京杭大运河直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再改陆路去长安。入境?

你先得办“签证”。唐政府发给遣唐日僧圆珍前往五台山和长安的公验文书。文书中明确写明了人数及行程等信息。逃过海难,平安登陆,就想一鼓作气直奔长安——不行!在大唐国土上远行,得持有政府开具的交通文书——“公验”,上面写明身份和行程等信息,类似今天的护照和签证。所以遣唐使团刚一登陆,就得向当地官府报备。州刺史会一边安排住宿,同时向长安汇报。只有等长安的诏令返回,使团拿到“公验”,才能离开港口,前往长安。

这一段路相当舒服。不论走水路陆路,都会有公差护送,还能乘官船住驿站,享受贵宾待遇,费用都由唐朝政府承担。然而并不是使团所有人,都能进长安城——为保证治安,进城人数受严格限制。船载而来的遣唐使队伍,有时多达五百多号人,但最终能进长安的,只有官员和留学人员三四十人。像水手、杂役这些随从,只能留守海港,待使节办完差事再一起返航。这期间少则几个月,多的要等上好几年。

到了长安,外宾会受到唐朝“外交部”——鸿胪寺的热情迎接。外国人在唐的大小事务,都由鸿胪寺负责。遣唐使团先得完成官方首要任务——先献上国礼贡品,由鸿胪寺转呈皇帝,之后就是等着皇帝召见,还会收到宴会邀请。

使团的官方任务完成后,留学人员的求学之路才正式开启。虽说是“全脱产”留学,但资金方面完全不用担心。求学期间的生活费都由大唐承担,不仅包吃包住,还发放四季被服。不过这笔钱只够养活自己,若要买书买纸、社交游学,唐政府就不负责了。好在临行前,日本政府对留学人员都有丰厚赏赐,称为“学问粮”,正好可以用作学杂费。

每年给外国人发放生活费,是很大一笔开销。所以唐朝政府原则上规定,外国人不能永久待在大唐,并以9年为期限,超过9年就不再给生活费了。虽说如此规定,执行起来并不严格:客居唐土9年以上的老外大有人在,只要安分守法,生活上能自力更生就行。

留学僧作为出家人,衣食问题基本不用操心。只要寺院肯收录,他们就能入大唐僧籍,做唐朝和尚。留学生出路更广,可以考取公职领取俸禄,阿倍仲麻吕就是此中佼佼者。他毕业后,便一直在唐政府供职数十年,仕途通达,深受赏识,成为三朝元老。在那趟没成功的返乡之旅前,玄宗皇帝甚至任命他为唐朝使节,回访日本。难怪电影里,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留有豪宅。

衣食无忧,就能安心求学。在大唐,留学生只要过了语言关,就能进入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所学课程主要是儒家经典。学得好了,还能跟大唐学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当年阿倍仲麻吕就以优异成绩考中了进士,得以一边当官工作,一边继续留唐深造。

留学僧在唐朝的学业更为自由。求学的寺庙和导师并非官方指定,而是留学僧自行联系。电影里,空海两次前去青龙寺,也正是为了能入寺求学。但收不收他,也由寺院导师自己决定。此外留学僧也不受地域限制,还能四处云游。

除了儒学、佛学这些主科,留学者还可以充分发展个人爱好,涉猎音乐、绘画、诗歌、书法等各类艺术。阿倍仲麻吕的诗歌造诣颇深,是李白、王维的亲密诗友。他在获准归国前,曾写下《衔命还国作》赠答长安友人。这首诗后来曾被宋代的《文苑英华》(皇家编辑的前朝诗文集)收录,成为汉语诗歌经典中唯一外国人的作品。

而空海精通书法,对草、行、隶、篆、楷五种书体都有研究,被唐德宗称赞为“五笔和尚”。传说当年,正是留学生吉备真备(与阿倍仲麻吕同批留学的好友)取汉字楷体偏旁创造“片假名”,后来留学僧空海又取汉字草书创造“平假名”,才使得日语具备独立的文字系统——在此之前,日本只有本民族口语,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正式书写用汉字表意。

UUID: 92f64b0f-ea54-4ce1-ad5e-248be8d3fd6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4-02_想去唐朝当个留学生看看你合格不?.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