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历史性转变

作者: 王扬宗

来源: 中国科学院院刊

发布日期: 2018-03-3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经过“十年动乱”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大会的召开是对科技工作的全面拨乱反正,为科技工作的开放和改革打开了大门,恢复了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确立了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政策。

1978年3月18—31日,盛况空前的全国科学大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之后,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标志着经过“十年动乱”后,我国科技事业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和召开,是对“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科技工作的全面拨乱反正,也为科技工作的开放和改革打开了大门。

从大会的筹备到召开的不到一年时间,我国科技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40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和召开以及期间我国科技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可以更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全国科学大会在我国当代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中国现代科技事业起步较晚,民国时期逐步建立了现代大学和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黄海化学工业社等公立或私立科研机构,一度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因内外战争和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科技事业的正常发展,20世纪前半叶并没有为科技事业建立牢固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科技事业以前所未有的步调快速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取得了原子弹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一系列重大成就。

但在“十年浩劫”中,科学技术领域成为重灾区。解放以来17年的科技工作被当作“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科研路线”遭到彻底否定,我国的科技体系和组织体制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反派一度窃夺了科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科学院等重要科教机关的一些重要领导岗位长期被造反派占据,许多著名科学家遭受残酷迫害,大批科技工作者被下放至工厂和农村进行劳动改造,拉大了我国与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差距。

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中央派胡耀邦、李昌等同志到中科院主持工作,遵照邓小平的指示“整顿科学院”,纠正“左”的错误,力图把科研工作搞上去。然而,他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向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却被诬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大毒草’”。“整顿科学院”虽然为时不长,但胡耀邦等人给中科院和科技工作带来了新风,让科技工作者看到了希望。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在先后召开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和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之后,如何把科技工作搞上去的问题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1977年1月,党中央派方毅同志主持中科院工作,李昌同志也恢复了工作。他们通过揭批“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清理“四人帮”在中科院的爪牙等帮派势力,迅速扭转了中科院的局面。

1977年5月12日,尚未正式复出的邓小平同志约见方毅和李昌,专门谈科技和教育的整顿问题,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制订科技发展规划,要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要同时抓教育,培养人才,后继有人。

1977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方毅、李昌、武衡等同志汇报中科院工作。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决定。

1977年9月18日,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确定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基本任务。1977年9月23日,《通知》正式发表。《通知》指出:“中央决定,1978年春,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全国科学大会的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执行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深入揭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交流经验,制定规划,表扬先进,特别要表扬有发明创造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学技术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和召开,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一次全面的拨乱反正,也是我国科技工作开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和起点。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为我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拨正了方向,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同时,科技事业的拨乱反正和开放改革,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左”的错误和确立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开启了先路。

UUID: 6244b33d-677d-4b78-966a-ebfd98df83b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科院之声公众号-pdf2txt/2018/中科院之声_2018-03-31_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历史性转变.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7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