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洲政坛不断涌现“新鲜血液”,呈现出执政年轻化的趋势。从法国总统伊曼纽尔·马克龙,到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再到近期的奥地利总理塞巴斯蒂安·库尔茨,欧洲最年轻领导人记录屡屡刷新,冲击世人眼球,成为国际社会谈论的热点。
2017年10月15日,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初步揭晓,库尔茨带领奥地利中右翼政党人民党拿下31.7%的选票,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身为党魁的库尔茨也顺势当选下一任奥地利总理,成为欧洲最年轻的政治首脑。仿佛一部“玛丽苏”偶像剧,库尔茨不仅年纪轻轻就跃至权力顶端,而且其棕发碧眼、潇洒俊逸的外貌也吸睛无数,成为众多媒体大加讨论的对象。
如果想要拿库尔茨31岁的“稚龄”说事儿,攻击他年纪轻轻、毫无政治经验、资历浅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虽然仅仅是“三十而立”的年纪,但库尔茨早已堪称政治老手,深谙权术之道。早在中学时期,库尔茨就凭着对政治的兴趣加入奥地利人民党青年团。因忙于青年团活动,库尔茨竟从大学退学,全力投身政治工作中,并迅速被擢升为青年团主席。此后他又领导青年团参与维也纳州议会选举。
在选举期间,他别出心裁地打出“黑色很性感”(奥地利人民党标志色即黑色)、“24小时公共交通”等竞选口号,一改人民党老气沉闷的形象,斩获大批选票。之后不久,奥地利联邦政府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库尔茨开始成为主管移民融入事务的国务委员。27岁,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就业、住房、婚姻等问题苦恼时,库尔茨已得到时任总理费曼的青睐,被推举为外交部长,成为欧盟最年轻外长和阁员级高官。
此后,库尔茨叩响“承认法”,推动外国学历认可机制,确保移民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在奥地利的劳动市场做出贡献。他还主张开始“宗教对话”,旨在增强宗教自由。作为欧盟委员会轮值主席期间,库尔茨主持欧盟委员会的特别会议,就乌克兰局势与欧盟各外长讨论决策、贡献力量。
在接下奥地利人民党党魁一职后,库尔茨志在扫除人民党陈腐的风气,在党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展开全新的党派包装:抛弃与社民党联合执政的历史;放弃近百年的人民党黑色标志色,改用更为轻松活泼的绿松石色;甚至还将党名改为“库尔茨的清单——全新的人民党”用于参加本次选举。
在竞选理念上,库尔茨打出新旧融合之牌:一面展现年轻蓬勃的个人风格,喊出“新方向”“真改变”的口号;一面坚持保守的传统立场,主张继续关闭难民通往欧洲的路线、限制移民的数量和福利待遇。在具体措施上,规定外国人必须在奥地利居住至少5年才能享受国民福利待遇,甚至还要求移民学习德语,支持禁止在公众场合穿戴面纱的举措。
老牌政党与政坛新人的组合也使人民党一改往年颓势,成为本次竞选中的一匹黑马,获得大多数选民认可,成功拿下本次大选。
近年来,社交媒体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政坛新人们也在不断利用社交媒体营造个人形象、传播竞选理念,以期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在传播个人政治理念上,为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各家宣传都力争图文并茂、观点鲜明,以迅速吸引眼球。在个人视频宣传上,更加适应当下网络即时性、碎片性的特点,通常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受众,精简视频时间,直揭个人立场,以减少浏览时间、提高点击率,获得更大范围的宣传。
除了发布消息,政治新人社交也开始跳脱既往严肃刻板的角色,变得更加亲切生动可爱,还积极利用回复、标签话题#、@等功能,在线上与支持者、各个官方账号互动,极大拉近了与选民之间的距离,营造亲和力。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的个人简介就是“反严肃、反端庄”的代表之一,用语极其轻松诙谐——“爱尔兰总理,健身爱好者。已经说得太多了。喜欢旅游。没开玩笑”。
同时,政治新星们在虚拟网络中更是打成一片,惺惺相惜,瓦拉德卡曾打出“#库尔茨2017”的话题标签为其加油,还表示“希望库尔茨成功获选,接棒欧洲最年轻领导人”。
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竞选中对受众心理的精细化分类也显得日益智能化。
在库尔茨的竞选中,其个人网站就基于不同语言人群做了细化分类:其德语版颜色鲜明、语言简洁,营造时尚感,以体现政治新人的新鲜活力;英文版则对其执政理念、施政纲领做了详细的描述,意在向世界全方位展示自己。另一方面,随着女性角色的崛起,现代社会女性选民的投票热情日益高涨,年轻政客也愈发关注到女性选民这一领域的营销。马克龙“老妻少夫”的传奇爱情经历成为众多女性朋友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库尔茨潇洒俊逸的高颜值外表自然也为他吸引了一票狂热的女粉丝吧,毕竟远在东方的中国,早在2014年时就以其名字建立了相关贴吧,涌现无数“追星”女粉丝。在数次采访中,库尔茨也积极介绍自己交往多年的女友,完美诠释“好男友”的形象,更是惹得女粉丝们心生爱慕。
在信息时代,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年轻人在互联网竞选营销中显得格外游刃有余。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在信息时代,年轻和一个灵光的脑子是巨大的优势……尊重老人在当下已经管不了什么用。父亲未必知识最多,孙子也许懂得更多。”
热闹的选举都是一时的,稳定而有效的执政才是大众长期所需求的。“新人”执政到底会为政坛带来怎样的化学效应也都是未知数。早在2014年,意大利就产生了年轻总理——39岁的马特奥·伦齐。
如同一阵政坛旋风,伦齐带着宏大的政治改革蓝图风光上任,高唱锐意革新之歌,收获众多好评。而就在2016年,或许是太过自信,或许是低估了改革的艰难,伦齐以自身政途做赌注,最终因修宪公投失败而匆匆下台,狼狈沦为政坛“局外人”。法国总统马克龙也遭遇民调滑铁卢。法国民调机构IFOP称,马克龙就任3个月以来,民意支持率急降10个百分点,只有54%的法国人对其表示满意。而此前该项数据还分别为62%和64%。
秉承改变革新的理念,马克龙确实在就任后逐步兑现其竞选承诺,执政以后迅速颁布了诸多新政措施;但是改革住房税、削减军费、削减公务员薪酬等新政制度触动各方利益,导致其支持率不断下跌,也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就职前景。
确实,以新生“共和前进!”党为基础当选的马克龙,执政基础并不算稳固。首先,新生“共和前进!
”党一战成名,却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组织严密的党派,尚无把握在立法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独立组建稳定的“总统多数派”为马克龙护航。当下马克龙的执政团队也如同“百衲衣”,吸收了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士,如何保证内部阵营的稳定统一也将是马克龙此后要面临的一大问题。如此说来,大抵只能对马克龙道一声“祝好”。
而炙手可热的库尔茨,外界对他的评论早在竞选时就已呈现出冰火两重天般的褒贬评价:一面是当地人对库尔茨严苛的难民政策拍手称道、表示赞同;一面是各大媒体将他认作“独裁者”加以抨击,瑞士《巴塞尔报》在谈到库尔茨时就曾说他“政治手段目光短浅,没有解决人民生活中真正的问题”。此外,长期以来对难民持开放态度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又将对邻国新生总理库尔茨的右翼态度做出怎样的反馈,也势必影响到库尔茨的政策走向。
近期,奥地利右翼政府的登台,奥地利右转,甚至是欧洲右转成为各大媒体争相讨论的问题。除了奥利地,匈牙利、波兰等国已经率先选出了保守派政府。回顾法国大选,老牌极右翼民粹政治领袖玛丽娜·勒庞也呼声极高,法国正陷入被“左右撕裂”的尴尬处境之中。在德国,为难民敞开国门的默克尔也受到众多非议,德国右翼政党也趁势得到了飞速发展。可以说,正是当下欧洲的失序与无奈催化了右翼力量的崛起。
金融危机后,欧洲经济元气大伤,经济发展滞缓,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一再缩减,引起民众诸多不满。此后,难民危机爆发,大批难民涌入传统欧洲社会,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社会既有的社会体制和福利制度;其裹挟而来的伊斯兰文明更是与传统欧洲基督教文化产生了猛烈碰撞。随之而来的恐怖袭击防不胜防,从巴黎恐怖袭击到慕尼黑火车站伤人事件,恐怖袭击时刻牵动着民众的神经。
面对如此困境,移民、税赋等问题成为选举热门议题,高呼“反移民”“民族第一”的右翼政客自然迎合大众口味,短时期内集聚人气,成功当选。
右翼力量的崛起被媒体放大,令人格外忧心;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欧洲内部倡导开放进取的声音和力量。尽管中右翼出身的库尔茨在难民问题上,几乎与极右翼分子无异,但是其亲欧的立场却为欧洲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带来光亮。
在多次采访中,库尔茨表示不会退出欧盟,他“期待一个更强大的欧盟,期待欧盟各国在安全、外交事务上更紧密的合作”;欧陆大国法国,右翼力量惜败,走“中间路线”的马克龙更是旗帜鲜明的“亲欧派”;德国则更是欧洲一体化中的中流砥柱。虽然在未来,中东欧国家在难民问题上可能会呈现政策收紧的态势,但是因此而大唱欧洲右转,未免有些言过其实。还是那句老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当下欧洲仿佛正处于灯火彷徨的十字路口,去向何方未可知也。难民危机仿佛欧洲脊背上的一根“芒刺”,催化了种种问题,但谁又能说这股“破坏性”力量不会在未来成为“破坏性创造”的源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