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种颜色的服饰和令直男们眼花缭乱的各式色号的口红,都为人类这种爱美的生物增色不少。这一切,都得益于合成染料技术,通过它,人们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合成出任何一种颜色。不过在合成染料技术还未大行其道的过去,人们的生活似乎也并不单调。来自矿石、植物、动物和其他的天然染料也在努力地丰富着旧时人们的色彩世界。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能生产大名鼎鼎的动物染料“骨螺紫”的几种骨螺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染料骨螺(Bolinus brandaris)。染料骨螺隶属腹足纲新腹足目骨螺科,该科的贝类以造型浮夸著称,染料骨螺自然也不可能是那种“平平无奇”的相貌。染料骨螺壳长可达60~90mm,并不十分长的壳近一半被底部细长的前水管沟占据。染料骨螺的壳面呈金黄色,螺壳上具有许多突出的尖锐棘刺,一副不好惹的刺头模样。
染料骨螺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其毗邻的东北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及摩洛哥,主要生活在水深0~200m的沙质及泥质海底。它们是海中贝类的捕食者,主要以一些双壳类、腹足类及藤壶为食。
染料骨螺有着周年性的产卵周期,每年4月到7月是它们的繁殖期,届时染料骨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浅水的潮间带,以赴这场繁殖的盛宴。染料骨螺为雌雄异体,雄性骨螺的性腺成熟会比雌性骨螺稍早,以适应它们体内受精的繁殖方式。交配过后,雌性会产下含有受精卵的卵囊,染料骨螺的新生命便在这里孕育生长。
染料骨螺在繁殖期会大量聚集于潮间带,前面提到它们是捕食者,因此这对当地的其他贝类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而对于主要以底拖网等方式捕获染料骨螺的渔民来说,这一聚集行为也大大降低了繁殖期间的渔获量。对染料骨螺周年捕获量的最大值通常出现在晚秋和冬季,最少的月份则是5~7月间,这与染料骨螺的繁殖期基本一致。
考古发现远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人们便开始用利用骨螺分泌物见光变色这一原理,用从骨螺提取到的骨螺紫进行染色。此后,骨螺染色技艺不断发展,但总的说来不外乎两种工艺:一种是杀死骨螺,剖出其鳃下腺进行光照染色;另一种则是挤捏刺激其腺体,使之分泌染色物质,后者虽然费事,但骨螺可重复利用。在那个合成染料仍未出现而天然染料亦十分匮乏的时代,骨螺染色一经发现便迅速流行起来。
人类曾使用过多种染料,但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却难再找到一种染料能拥有如骨螺紫一般尊贵的地位。紫色是彩虹色谱中最后一道颜色,对古代人而言,它代表着已知王国的边界和未知王国的开端,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因此,由骨螺紫染色的物品也一般与权力及地位有关:犹太教神庙中,用于包裹约柜的织物便由骨螺紫染色;公元4世纪,骨螺紫已成为罗马皇帝专用颜色,紫色用于皇帝的衣物及军令的书写;在卡里古拉、尼禄统治以及公元4世纪时期,骨螺紫的使用被严格限制在罗马皇室范围之内,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人能穿上这种用软体动物染色的衣物,因为紫色的代价便是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