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拉面都是极平易近人的食物。中国人吃拉面,吃的是“面”,一碗清汤和一点点香辛料,便能衬托出面之筋道;而日本拉面是机器制作出来的,缺乏了“拉”这个拉面界的“核心竞争力”之后,竟然还能流行成今天这个样子。它都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呢?相传,明朝遗臣朱舜水抗清失败,流亡到日本,也将面条带了过去。但那时的拉面只在贵族间小范围传播,流行于大众则要到20世纪初。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发展,成为了世界强国。《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后,大量华侨进入日本,他们纷纷在横滨、神户、长崎定居,慢慢形成了“中华街”,拉面最初就在横滨“中华街”流行开来。当时住在这里的华侨,大都来自广东或福建,拉面也以他们喜欢的口味为主,以盐调味、以鸡骨或猪骨熬汤做成汤面。有些拉面开始为了迎合日本人口味,改以酱油调味,便诞生了日本拉面。
拉面制作工艺简单,只需将事先煮好的面往开水中一煮,浇上汤头,加入配料,几分钟就能做出一份美食,彼时的日本正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城市工作,并习惯了去饭馆吃饭。这种既便捷又便宜的美食出现得恰逢其时,成为了当时最适合上班族的食物之一。
二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生活物资异常紧张,拉面这种“耐饿”食物广为流行。后来,日本经济迅速恢复,拉面也迎来了新的繁荣,到现在已经发展出多个流派。
日本拉面的精髓在于“汤”,只要变换汤料和配料就能得到新的种类,直到现在,每年日本拉面都会有新的流行风,不时还会出现新口味的拉面。除了传统的用猪骨、鸡、海鲜熬制的酱汤、味噌、清汤等汤头,和常见的日式叉烧、紫菜、葱花、鸡蛋等浇头以外,你甚至可以找到“可可豆拉面”“咖啡牛奶拉面”“拉面汉堡”等充满新意的品种。而且,日本人即使只做一碗拉面,也一定要将色形味都做到极致。
上世纪50年代,有人将煮熟的面条,用棕榈油快速炸制,让面的表层产生无数洞眼,加入开水后,面很快就能变软,这样就诞生了一项伟大发明——方便面。这个人叫安藤百福,也被称为“方便面之父”。他开创的日清食品公司,将“开杯乐(合味道)”卖向了全世界。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方便面已经成为了风靡世界的快餐,单在中国的销量,每年就能达到几百亿包。
一碗小小的拉面,在经历了一次次“厨房革命”之后,成为了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换一个角度来说,它还是日本人对外来文化接纳力的一个缩影——古代日本一直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尤其是隋唐时期,日本几乎“全盘唐化”。而到了近现代,日本又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西化过程:一次是明治维新时期,师从西欧;一次是二战后,师从美国。
第一次西化使日本得以成为亚洲近代唯一的强国;第二次西化则使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