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牙门”到“衙门”的历史演变

发布日期: 2018-03-08

本文介绍了“衙门”一词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清朝衙门的种类和数量。

衙门也称官府,是对古代中国一些行使国家职权的部门的称呼。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为便于处理外交事务,清政府特意设立了一个全面处理各国事务的衙门——总理衙门。那么衙门一词是从何而来呢?其实衙门是从“牙门”转化而来的。牙门原指猛兽的利牙。很久以前战事频繁,各国之间经常需要通过打仗来扩大领土,固守江山。当战争胜利的时候,将领们往往喜欢将俘获的猛兽的爪牙放到桌上以此炫耀。

后来,军营中开始用以木头刻成的大型兽牙做装饰,还出现了旗杆顶端饰有兽牙、边缘剪裁成齿形的“牙旗”。将士们出征前要集中到牙旗之下,军队扎营后,主将要在帐前竖牙旗作为军门,所以,军营大门也被形象地称为“牙门”。汉末时,“牙门”依旧是军旅营门的别称,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为流行,并发展到意指行使行政权力的办事部门。北宋以后,人们几乎忘了“牙门”而只知道“衙门”了。清朝可能是衙门设立最为多的朝代。

从职能上划分,有文职衙门和武职衙门;从民族上分,有满、蒙、汉等衙门;从行政隶属划分,有中央衙门和地方衙门。此外,还有自上而下的专署衙门,比如漕运、河务、盐政、税关等多种衙门。清代衙门具体有多少,现在很难精确统计出来,估计不会少于3000个。

UUID: ca6d5ded-cc6d-49cd-9246-239a57be9a3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3-08_【你知道吗】从“牙门”到“衙门”.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1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