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山东籍海外科学家:齐鲁大地的学术困境和出路》一文在《知识分子》上发表后,阅读量很快突破了10万,一天之内2000多位来自山东的新订阅用户涌入《知识分子》,海内外山东人民心有所忧,直面山东人才困境,或反映问题,或出谋划策,句句振聋发聩。后台留言数量远远超过了微信公众号所限制的精选100条,在这里我们选登几位代表性发言。
为进一步了解当今山东科技人才现状,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知识分子》联合多位山东籍科学家发起此次问卷调查,邀您共同探讨山东科技人才困境出路,请点击阅读原文,或识别下列二维码,如实填写调查问卷。砍柴喂马为作者鲁子的真知灼见点赞。我也是一名旅居海外多年的山东人,这几年因为国内创业,经常往返于美国和山东,接触过许多山东政府的各级领导,企业家和大学教育工作者,对这些问题深有同感。
山东企业家大多缺乏创新意识,思想守旧,更多的是喜欢跟政府要政策和资金支持,精力多用在表面文章和面子项目。人才教育落后,有实力的高校少,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仅有的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绝大多数留不住。政府即便以优厚待遇引来高端人才,招不到合格的优秀工程师,企业难以长期持续发展壮大。政府多应该支持中小创新企业,像美国一样,政府项目必须有一定比例由中小企业承担。
希望山东知耻而后勇,放下面子,虚心学习,锐意进取,展现一个真正活力山东!
小兑外地学生在山东上了7年学,深深感受到找工作时山东企业的排外思想,高校管理更是如此,原来这已经成大家的共识了,还以为只是我们私下讨论而已,山东真的该改变思想了,名曰教育大省,然而好的高校却屈指可数,确实该深思了。
苏州老王作为回国后在山东工作九年后来“出走”的学者,不得不说山东的学术土壤太差了;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领导并非真的要搞点事情,而是要挣点面子。2005年前后,有一次听一位副省长讲话,说山东GDP全国排名第二,但在科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大概排全国第22(大意如此)。他认识到不足,要改么?
当时山东省吸引不了长江学者,就搞了泰山学者~~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才称号,后来被其他各省市追随~~虽然如此,貌似也吸引了一些人,但真的提高了对学术的投入么?不。泰山学者建设工程要求各设岗单位给岗位教授至少200万元科研经费,但多数单位根本不落实。找校领导,校领导明明白白地说:省里给你们个名分和个人津贴就不错了;但要设岗单位给经费,一分没有省里知道这情况不?知道,但根本不管。
前面有人提到被关进牢里的陈哲宇教授~~他为何要“贪污”50万经费??因为按照各种政策,他该名言正顺地得到的50万津贴没有给他落实,他便用套取经费的方法“补足”了自己该得的50万。所以有人说,太过较真的南方人陈哲宇,败给了山东人。
稀饭全民的官本位思想、攀人情讲关系的意识、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民风、核心部门重形式轻长远的思维架构,刻板教条的人才压制体系等等,归根到底是地域文化使然,在我们几千年来传承孔孟文化根深蒂固的山东尤具代表性。如此文般知识分子们发文吼吼对于改革无异隔靴搔痒,高层若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痛定思痛的决心,革新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