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虫是已知最早出现的节肢动物类群之一,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这位选手的爆发力和耐力也十分惊人,不但演化出了极高的多样性,而且在早期地球的海洋里游弋了2亿多年;虽然最终走向灭绝,依然无愧为地球历史上最闪耀的生物类群之一。
不论是三叶虫这一中文名,还是英文名trilobite,都在强调它颇具特色的身体结构:从纵轴上看,三叶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和尾板三个部分;从横轴上看,又可以分为中叶和左右侧叶三个部分。除此之外,三叶虫还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它们有复眼和触角,相似今天的昆虫和甲壳类;腹部有大量灵活的附肢,用于游泳和爬行。
为什么三叶虫看起来有那么多腿呢?因为,它们的附肢是节肢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版本——二叉型附肢。这种附肢在基部“兵分两路”,其一是比较普通的足,另一肢则用于呼吸或游泳。今天,这种结构的附肢在甲壳类里还很常见,昆虫、蜘蛛等陆生节肢动物就不怎么用了——它们都购买了更新版的单肢型附肢DLC。
除了游泳和爬行,一些三叶虫还有另一种特殊的“小动作”——团成一个球来抵御敌害。有些三叶虫的化石保持着团成一团的状态,不难想见,它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做出了顽强的抵抗。除了三叶虫之外,节肢动物里能团成比较完美的球形的,还有球鼠妇、球马陆、球蠊和球金龟——它们名字里的“球”字真不是白给的。
瞧着地球最古老的团子你就知道,三叶虫基本上是个比较怂的角色;没有多少进攻手段,靠消极的防御保护自己。
人们一般认为:三叶虫主要在海床上活动,像海参或蚯蚓一样取食沉积物,排出泥沙,吸收里面的食物碎屑。然而,在一项近期的研究中,科学家检查了保留有消化道的三叶虫化石,却没有在这些标本的消化道里检出泥沙成分——这部分三叶虫可能不是翻泥沙的,而是捕食者。三叶虫虽然谈不上多厉害,欺负欺负蠕虫之类的软柿子总还是可以的。
生物化石的保存状况大多不尽人意,这让我们了解古生物时往往如同管中窥豹,难以知晓它们真正的样貌。我国山东等地产一种奇妙的石头,上面的图案仿佛是一群飞翔的燕子或蝙蝠;古人难解其中奥妙,按图案的形状将其命名为“燕子石”或“蝙蝠石”,用于装饰或加工成砚台等器具。这些石头,其实就是三叶虫的外壳残片。
即使是那些相对完整的化石,也难逃常年累月的挤压、变形、磨损、风化,不复当年风采。幸而还有少数保存良好的化石,经技艺精湛的修复师之手,向我们展示古生物原本的面目。产自摩洛哥、俄罗斯、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地的一些三叶虫化石,保存状况上佳,很多长着浮夸的棘刺和其他外饰,令全世界的化石爱好者和收藏家魂牵梦萦。
毫无疑问,三叶虫是成功的,它们从寒武纪开始一直人丁兴旺,经历了数次大大小小的灭绝事件依然坚守阵地。但它们也是失败的,作为演化树上的一支遭到了灭顶之灾,在二叠纪末彻底消失,没有留下任何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