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的棕榈,却无私地照顾着我们的起居

作者: 紫鹬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8-02-19

本文介绍了棕榈的特性、用途以及在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棕榈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其作为气候变化指示物种的潜力。

大年初四,雨水,首先送上迟到的拜年。这个节气,南方已有不少植物在春雨里快速生长。其中就有默默无闻的今日主角: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位于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山区的一棵棕榈,也许是野生的。它们是南方常见的易被忽略植物。棕榈,或者一个字,棕,真的是特别普通。虽然现代汉语里,它提领着植物界一个近2500种之众的大科,但科长本人却如路边杂草一样,常见于生活方方面面,却存在感全无。

过年说了那么多吉利话,一时兴起想找下吟咏棕榈的诗,结果寥寥,上次我们的主角被大诗人点名,还是杜甫的《枯棕》绝句: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杜甫这番话反映了人们对棕榈的典型印象:虽然大家也常说“棕榈树”,它也有木质的茎,也可以高达12米,其实总觉得它与一般的树比起来有哪里不对。广为栽培的棕榈,也可以亭亭玉立,“高者十八九”。为什么要嫌弃它呢?

作为单子叶植物的棕榈少了点什么作为树的质感,比如我们熟悉的那一圈圈年轮。其实所有的单子叶植物都不会次生生长,一旦茎发育到成熟的直径,就只能增高而不能变粗了。由于它们没有侧面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的形成层,因此不能每年长大一圈,茎里面只有散生的维管束,类似甘蔗那样。不过棕榈树干的强度还不错,常被南方建筑用作柱子,可以看作是 “钢筋混凝土”版的大甘蔗。普通的棕,更普通的用途。

“易朽”并不是对枯棕的贴切描述,也许杜甫还没完全了解蜀中人民的生活。棕榈的叶柄基部鞘状包裹着茎,即使枯萎后也不会脱落,而是留下密集的纤维,发挥着类似树皮的功用,也就是杜甫笔下那些“割剥”的“皮”。“棕”这个字,有时就特指这些纤维,它们编织起来,耐久和防水都不错。棕榈,也曾在三国的传说中出现,那是建安十三年,孙权向黄祖发动决战时。

顽抗的黄祖军用棕榈纤维编制的绳索绑上巨石,固定了两艘艨艟战舰以封锁沔口,一时靠万箭齐发阻挡了孙权军队的前进。当然,棕绳不能抗拒孙权复仇的决心,最终被董袭斩断而使黄祖兵败。然而在日常生活,棕榈纤维却默默地照顾着我们的起居。棕榈纤维,频频出镜于侠客的蓑衣上、于老家的扫帚中,甚至出现在南方学校宿舍的床铺下,成为抵挡地面潮湿的神器。

而如果时间更早一些,早到“席梦思”出现之前,靠交织的棕榈纤维提供弹力的“绷子床”,简直是“舒适家居”的代名词。除了纤维为人所用,棕榈那巨大的掌状叶片也常被用来编成草帽,肾形的果实可以提炼棕蜡,中间的核,也就是种子,还可以用来制成一种止血药。更重要的是!棕榈喂饱了许多南方人民。

今天的云南西南部地区,还有春节前后吃“棕苞”的习惯,这种美食是幼嫩的棕榈花序,雌雄异株的小花,在还没发育成熟时如鱼子般挤在包裹圆锥花序的苞片里,因此过去又被称作“棕鱼”,或“木鱼”。一个好消息是,不用特意等待花苞,棕榈大部分幼嫩的部分都可以吃。棕榈科的树大概是最不容易被认错的树,而它们鲜嫩的顶芽也总是无毒。因此如果需要在热带地区荒野求生,棕榈科是您的不二之选,真的“去掉头就可以吃”。

不过,由于前面说过,棕榈只有顶端分生组织能维持初级生长,而被吃掉顶芽的棕榈就只能死去,因此大家在野外时还请手下留情,除非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否则还是不要去随便砍棕榈的头了。棕榈的不平凡之处。世界其它地区的众多民族的历史,也都有和棕榈科植物们漫长的关联。

比如我们爱吃的椰子(Cocos nucifera)、槟榔(Areca catechu),抄写佛经的贝叶(Corypha umbraculifera),古埃及就有栽培的椰枣(Phoenix dactylifera),以及近年来支撑起食品工业的几种油棕(Elaeis spp.),等等。而我们看似普通的今日主角也有他的独特之处:它是世界上最耐寒的一类棕榈——因此棕榈被广为栽培。

由于长期被人栽培利用,棕榈的自然分布区已经很难弄清。但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山地,直到海拔2000米的地方都有棕榈生长。在这些冬天没有暖气的区域,棕榈只能靠自己的属性扛过严寒,面对的最低气温可低至-20ºC。因此,在北温带各地的园林,想要体现来自热带的“异域风情”,种植几棵棕榈,是性价比最高的事情了。毕竟,如果没有造价高昂的温室帮忙的话,棕榈的其它同科小弟是熬不过冬天的。

说到棕榈的出国史,就不得不提到它学名里所指的,供职于邱园(Kew)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苏格兰植物猎人福钧(Robert Fortune)。1842年,南京条约之后,福钧来到中国从事植物采集。后来他在舟山群岛引种了当地的棕榈树,因此棕榈也有“Chusan Palm”的名字。虽然此前德国人已在日本采集了棕榈标本,福钧却全面开启了棕榈在欧洲的栽培。不过,福钧带走的中国植物里,真正改变历史的并不是棕榈。

他乔装打扮成华商,在清政府不允许外国人做生意的福建乡间雇佣了茶农,走私出境了茶树,让“日不落帝国”制下的印度的大吉岭成为重要了茶叶产区。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今天,棕榈这个物种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瑞士的生态学家发现生长、繁殖对温度反应迅速的棕榈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指示物种,因为通过对阿尔卑斯山上引种棕榈的研究,他们发现棕榈按照冬季最低温的限制分布。

与此同时,在北美和日本北部,棕榈却是一个入侵物种,需要人工移除,来恢复当地的森林。棕榈,这个低调的物种,如今也需要人类文明的更多智慧,继续与我们一起走下去。

UUID: f30d87ba-2bd1-4731-8e09-fd992ee82fe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2-19_默默无闻的棕榈,却无私地照顾着我们的起居.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