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身躯和长久的生命,是每一株巨树留给我们的最为直观的印象。尽管大树们自己没有记忆,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将它们视为悠久历史的标记。之前我们领略过美洲西海岸那壮美的北美红杉,那是北美广阔而丰饶的丛林记忆;今天的主角,则是位于地球另一端,承载着数千年悠久文明和亿万人精神寄托的植物,它就是——菩提树(Ficus religiosa)。
在讲述菩提树之前,先来解“菩提”之名。
说到“菩提”之名,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唐朝时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惠能大师的话没有错,菩提本就不是树木之名。“菩提”为梵语(Bodhi)的音译,本义为“觉悟、智慧”,被认为是世间所能达到的最高觉悟和最高境界。如果翻开佛教经典,其实并不常见到“菩提树”之名,更多见的是它的另一名字:“毕钵罗”。
毕钵罗是梵语(Peepal)的音译,即菩提树在印度的本名,因此在英语中,菩提树多被唤作peepal tree。
让菩提树闻名于世的,还是这则著名的佛教故事。相传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在经过六年苦行、见遍世间疾苦之后,来到位于今天印度东北部的一个小村庄,此时的他饥肠辘辘,幸而得到一名牧羊女的乳粥救济,才得以来到一棵大树下继续修行。
就在这棵大树下,经过七天七夜的冥想,战胜众多邪恶和诱惑之后,他终于得以大彻大悟,达到“菩提”之境界,从而成佛。于是,这个小村庄,成为了今天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菩提伽耶(Bodh Gaya);而这棵大树,也被誉为佛教圣树,以“菩提”之名相称,甚至连它的学名种加词religiosa,都来源于“信仰”一词。
至于佛祖为何选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原因。
事实上,远在佛教诞生之前,菩提树已经是更为古老的印度教所崇拜的对象。在印度教中,菩提树本身就拥有抵御邪恶和给人祝福的象征,因此佛祖选择菩提树,正是印度教对佛教产生影响的体现。另一方面,菩提树的确是印度乃至东南亚地区独具特色的植物。如果看过一眼菩提树,一定会对它记忆尤深。
菩提树的茎干呈黄白色,粗壮而高大,高度动辄可达近十米,并且树冠开展如同华盖一般,在东南亚强烈的阳光和突来的骤雨中,菩提树的确是人们理想的遮阳避雨之地。
菩提树最具特点的是它的叶片。菩提树的叶片薄而坚韧,摸上去好似经过鞣制的薄羊皮一般。心形的叶片宽阔而平整,叶脉如鱼骨一般支撑着叶片,并不断分叉,最终成为叶上纤细的小支。逆光看去,繁复但又不失秩序感的叶脉,如金色的脉络布满绿色的叶片,仿佛精美的织物。
每片菩提树叶的叶尖,都延伸成长长的尾状,给人以飘逸之感。这并不是装饰,而有着实际的用途。印度次大陆东侧以至中南半岛,在季风的影响下雨季降水充沛,雨水带来的高湿度使得真菌等病原十分活跃。叶面上的积水,会大大增加植物感染病原的几率;雨水形成的透镜,也会聚焦阳光而灼伤叶面。因此,不少植物的叶片尖端有着长而尖的末端,名为“滴水尖”。
它的作用就是在下雨时,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让水珠易于汇聚到叶片边缘尖端的特性,将在叶片表面积存的雨水汇聚到叶尖滴下,更快地排除叶面的水分。菩提树的滴水尖,尤以长而飘逸的特点为人所熟知。
能够作为佛教、印度教的圣树,说明了菩提树的常见,而这反映的,则是菩提树所属家族的繁盛。其实,菩提树的本质是一种榕树,是桑科榕属的植物。
全世界有约1000种榕树,它们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这些地区的重要植物类群之一。榕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华南地区的行道树中,各种榕树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同属的无花果和薜荔,还是美味的水果和饮品。作为榕树一员的菩提树也具有很多榕属植物的共有特征。最为典型的一个就是——茎干内的白色乳汁。这些白色乳汁,是由位于树皮下侧韧皮部中的乳汁管形成和运输的。
菩提树内的白色乳汁主要成分是萜类物质,在氧化后分子间能交联在一起,形成类似橡胶的结构,起到封闭伤口的作用。另一个能够显露它榕树身份的特征,是菩提树的果实。和其他榕属植物一样,菩提树的果实也是一个个无花果一样的隐头花序结出的果实。菩提树的果实生长在枝头叶腋内,个头比较小,直径在1~3厘米之间,成熟后变成紫红色,以吸引动物尤其是鸟类食用。
尽管菩提树是常绿植物,但在旱季仍然有一次比较密集的落叶期。
老叶脱落时,新叶也会很快长出。菩提树的新叶呈现娇嫩的红色,随着日照而逐渐转绿。这种红色是花青素累积的结果,能够保护娇嫩的幼叶不被强烈的阳光灼伤。在阳光的映衬下,长出新叶的菩提树红绿夹杂,色彩迷人。菩提树是典型的热带树种,在我国华南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不能种植。但是作为佛教圣树,寺庙建设中必须要有“菩提树”来彰显佛法威仪。怎么办呢?
应了“菩提本非树”的说法,很多时候,我国中部、北部修建的寺庙都用当地的本土树种来替代“菩提树”,只要树形同样挺拔高大即可。因此,诸如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银杏(Ginkgo biloba)、蒙椴(Tilia mongolica)、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等,也被以“菩提树”相称,并在各地寺庙内种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的提高,文玩市场逐渐繁荣,其中有一类称为“菩提子”的手串越来越受人欢迎。菩提子和菩提树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只是共用了“菩提”之名而已。前面说到,菩提树的果实犹如无花果一般,是隐头花序发育而来的聚花果,质地多汁而质软,里面包含的真正的果实和种子极为细小,是绝无可能做成手串玩赏的。能够盘玩的菩提子,则是来源于其他植物的种子。
从历史上来看,最经典的菩提子,其实是用薏苡(就是我们所说薏米),或者无患子的种子制成的。目前文玩市场上的各种菩提子,则来源于棕榈科、豆科等植物。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菩提树不能制作成为工艺品,别忘了它坚韧的树叶。将菩提树的树叶浸泡、洗刷,仅留下细密的叶脉,就是很好的制作装饰品的材料;菩提树叶压干后,还可进行书写和雕刻。在东南亚旅游的朋友们,可以留意观察,能够随处看到这些利用菩提树制作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