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和“女”本是一回事?

作者: 信浮沉, 张辰亮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8-02-08

本文探讨了汉字“母”和“女”在甲骨文中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妈”和“娘”字的产生和使用频率的变化,强调了母亲的重要性和对她们的感恩之情。

昨天我们说了“家”字,今天说说家里和你关系最亲的一个字——“母”。在甲骨文里,“母”和“女”字区分得没那么清楚,常常混用。字形是一个交叠着手、跪坐的人形。这倒不是歧视妇女,据《甲骨文字典》的解释,上古时期“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室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于男性之特征也。”上古没椅子,在屋里都得跪着,男的在田里种地,女的在家里忙活,不分高低贵贱,都是为了生活。

甲骨文字形很不稳定,有的“女”字在胸部加了两个点,表示乳房。后来,这个字形独立出来成为了“母”字。在“母”字之后,又有不少字衍生出来。比如“毋”。就是母的胸前横一杠。早期学者认为,这个杠就相当于今天“禁止吸烟”标志的那个斜杠,表示禁止。《说文解字》就说:“毋,止之也。女有奸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奸也。”不过后来有学者认为,可能没那么污。

是因为古代字不够全,口语中表示禁止的那个字,发音和“母”类似,所以就借用母字来表示禁止。后来为了区别,就造出了“毋”字单独表示禁止。小篆的母、毋虽然“母”字是最早诞生的关于母亲的称谓,但是“妈”这个读音必然更早出现,因为它是一个人最早发出的声音。各国的妈妈但是“妈”字很晚才出现,汉朝的《说文解字》里都没收录妈字。出现妈以后,中古汉语里这个字也不念ma,而是念mu、muo。明代《字汇》里的妈字。

注明:“满捕切,音‘母’。”到很晚近的时候,妈字发音才变成ma。华南师范大学的黄志婷老师统计了各朝代对母亲称谓词的使用频率。结果显示,在现存古籍中,魏晋之前“母”的使用占绝对优势,到清末民国之后,“妈”的使用已经压倒性占优了。但是,“妈”是根据“母”的口语变音,后造出来的字,本质还是母字。【《汉字源流字典》里对妈的解释。】至于“娘”这个字,最早是指少女,如《玉篇·女部》:“娘,少女之号”。

至今在“姑娘”里还表示这个意思。后来才用来指母亲。母亲有生养之恩,我们过年老给晚辈发红包,其实最应该给母亲发红包。现在就去支付宝搜索“一字千金”,给你的母亲来点年终奖呗!

UUID: 8fe95096-e181-4d08-bf37-148386469b4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2-08_“母”和“女”本是一回事?.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