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似乎没有太多有关"饥饿"的恐怖记忆。从小时起,对于过年的记忆,可能仅有"好玩、热闹、好多好吃的"而已。然而,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过年,也许并不怎么好玩。平时没得吃,过年疯狂吃。老一辈的人,都经历过生活的艰难。对于在温饱线附近挣扎的他们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煎熬。长期的饥饿,让老一辈人产生了一种代偿机制——都忙活一整年了,过年该吃点好的了。
于是,过年的酒席,成为了那一代中国人最"温暖"的记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年夜饭,可能是他们一年当中吃的最好、最饱的一顿饭。虽然,这顿饭的代价,是364天的省吃俭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胖三斤。如今,温饱早已不再是问题。我们不仅每天都吃得很饱,而且还吃的越来越好。大多数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从小都不知"饥饿"为何物。
然而,这种"过年吃顿好"的代偿心理,依然深深扎根于90后的父辈、祖辈心中。当今的中国,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一边是有着饥饿代偿心理的老一辈人,另一边是没有代偿心理的年轻一代。这条鸿沟足够深。一到过年,90后的父辈和祖辈便忙着开始囤积大鱼大肉,盼着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早些回家,给他们"补补身子"。回到家中的子女却并不领情:大鱼大肉?爸爸妈妈为什么要逼我吃这些高脂肪、高热量的不健康食品?
看着对大鱼大肉并不感冒的子女,爸爸妈妈们心中怅然若失: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居然不领情。这条鸿沟足够宽。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从小就不挨饿的90后,现如今基本都过着"平时在外地上学/工作,过年回老家"的新式"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时,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爸爸妈妈纵然关心在外地的儿女,但终究鞭长莫及。这种跨越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三观差异,唯独在过年的时候,才会产生冲突。
于是,对于长期独在异乡的年轻人来说,每逢春节,他们惧怕的,不只是这种代沟引发的冲突,更是对"胖三斤"的恐惧。过年的酒席,害了多少中国人。现在的中老年人,即使早已小康,但依然保留着"过年大吃大喝"的习惯。每年春节,除了漫天飞扬的段子,剩下的,就是这些让人扼腕叹息的新闻:普通版:过年回家大吃大喝,吃出胃病。进阶版:亲朋好友互相劝酒,小伙不胜酒力喝进医院。
终极版:春节带娃回家,老人硬给宝宝塞零食,吃出肠胃炎。过年的吃吃喝喝,背后是两代人的冲突,更是无法消弭的隔阂。如何在"大吃大喝"的氛围中独善其身?同时又不伤了一家人的和气?面对亲朋的劝酒,如何优雅的应对?家有宝宝,如何妥善应对两代人在儿童饮食方面的理念冲突?如果不幸吃坏了肚子,如何处置?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兴国老师。
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一下过年期间的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