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少竹。在气候寒冷的家乡,竹子种类极少且多低矮焦黄。因而我在四川雅安,第一次看到高大如参天大树的竹子时,有种莫名的愉悦。回想起来,大抵是被这种“草”,惊呆了。
竹子形如禾本,似稻麦稂莠一般有节,叶片尖尖质地刮手——正如其形,竹子与众多禾草同属禾本科。禾本科植物有万种之多,均为草本,但有一类身形高大,茎干坚硬如木,这便是竹类,在禾本科内归为竹亚科。
原产自东亚的竹亚科植物有近800种,是一个庞大的类群。但我们说起“竹”的时候,其实和这个“竹亚科”概念并非完美重合。因为在竹亚科中也有低矮如草芥者,我们大多不以它们为竹,口中的“竹”,只是指高大如木本者。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也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竹子,便是竹亚科刚竹属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它是竹类中最为高大的种类。在日本和中国台湾,毛竹常叫做“孟宗竹”,这个称谓源自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
有一个成语“茂林修竹”,源自《兰亭集序》,它所形容的茂密竹林或许正是毛竹林。那些一岁一枯荣的离原之草不同,竹类是多年生的植物。竹又与普通的树木也不同,它们虽然可以存活十几年,却不能像普通的树那样独立成木,不能依靠增加年轮来增粗。竹正是介于草木两者之间,既像树木那样年长,又像细草一样速生。
其实我们看到的竹,并不是它生命体的全部,仅仅是它生于土壤之外的“侧枝”。而竹真正的“根本”却埋藏在土壤中,大多数人都很难见到的地下茎——竹鞭。
竹类按照地下茎的形态一般分为三个类型:一种是竹鞭在地下横走,竹鞭的顶芽不会发育成竹竿,而只有竹鞭节上的侧芽可以萌发成竹的种类,这种叫做单轴型;一种是地下茎顶芽会生长一定节数,便出土长成竹竿的,而侧芽则继续萌发成新竹的种类,叫做合轴型;还有一种是顶芽既可以发育成竹,也可以继续延伸生长的则是复合型。
毛竹属于第一类,即单轴型竹,又因为其竹体散生,也叫散生型竹,这种类型的竹子竹杆粗大,非常适合制作支撑物和器具。
形容竹的成语众多,“竹柏异心”便是形容表象相似而志向相左的成语,这句成语源自《楚辞》。我们都知道,竹子虽然高大坚硬,但和木本植物,例如柏木相比,茎干的结构完全不同。
竹子源自禾草,它是禾本科中形态较为进化的一类。禾本科的祖先最早生活在森林中,低矮的草本是它们最初的形态。而白垩纪晚期气候发生大改变,大量的森林因为气候变迁而消失。生活在森林中的禾本祖先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它们一类走向寒冷干旱,成为草原的主人。而另一类则选择了温暖湿润,因趋同演化,身型也变得与树木一样高大。然而源自草本的毛竹一类,茎的形态与可以通过形成层增大增粗的普通木本植物不同。
毛竹的维管束与形成层是状如一把筷子那样的聚合体。它们无法通过形成层的薄壁组织不断裂细胞而加粗。此时毛竹则选择了变通的办法,一个是将维管束集中在茎杆的外层,使得茎的韧性加强,并以含硅极高的石细胞填充缝隙;二是中空其髓而减轻份量,使得高大的竹竿在抗击风的过程中具有胜用的强度和无比的韧性。
竹子中空与密闭的节间也可以增加机械结构的抗性,大风可以吹折树枝吹断树干,但想把强度和韧性结合的毛竹吹折,需要更为强烈的力量。
“雨后春笋”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成语之一,它所描绘的“春笋”正是毛竹的嫩芽。笋即竹萌,竹类众多,有很多种类的笋都是可以食用的。然而产量和数量上,毛竹笋最为常见。
毛竹竹竿伟岸,竹鞭上的萌芽也很肥大。毛竹竹鞭上的侧芽,每年在晚秋开始萌动,到入冬之后,肥大的笋芽就会藏在土中越冬,此刻的笋被称为“冬笋”。冬笋芽在冬天是不会露出土面的,挖冬笋需要不少的技巧。如果找到冬笋芽,挖开厚厚的覆土,就能发现笋箨棕黄色的冬笋。笋中冬笋为最鲜,砍去笋蔸,剥去紧紧裹挟的笋衣,洁白透亮的笋便是最易入肴的佳品。
冬笋的季节过后,春暖花开,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曾经藏在土层中的“冬笋”芽开始继续萌发,笋箨变的棕绿,外皮上裹挟着柔软的棕毛。这些笋芽破土而出,快速生长,这个时候的笋叫做“春笋”。春笋水分充足,但是质地比冬笋略粗。春笋出土初先生长缓慢,但遇上充沛的降水便会加速生长,出土十日之内还能食用,再久了就赶不上吃了。
竹类的笋是植物界的生长冠军,毛竹的笋在水量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在一天之内生长到半米之多。待到笋箨全部退去,新枝生发,破土将近三个星期的时间里,一棵十几米高的幼竹便挺立在竹林里了。生长出的幼竹在定型后不再长高和增粗,逐渐变得结实起来。一般两年以上的竹子韧性和强度达到最佳,便可以伐下山做成各种竹具了。
虽然生于北方的我曾没有见过竹,但自出生以来,就有着与竹分不开的关系。夏日,我们有纳凉用的竹席、竹扇,吃饭时需要用竹筷,切菜用的竹砧板,买菜用的竹篮,至于起居用的竹凳、竹椅,爬高用的竹梯,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每到年关,我们还要放爆竹——如今爆竹早已都是纸筒制成,但在火药发明之前,古代人是真的将竹杆置于火中,竹中空受热爆裂,便有了声声爆竹。如果从仰韶的竹刻画符到如今的白炽灯、竹炭等话题铺开来说,那真的是“罄竹难书”了。
毛竹中最大的类型是南竹,因为“楠”字表示佳木,因此,这种毛竹常讹作“楠竹”。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中正是高大的南竹。竹海虽然美丽,但因为毛竹可以分泌化学毒素,阻碍他植物生长,使得竹海不过是一种只有南竹的绿色荒漠。
作为人类利用最多的一种竹子,毛竹在人类的选育中也变得“千变万化”。一些毛竹的竹节发生变异,形成特殊的龟甲竹,常作为园林的点缀。一些毛竹的竹竿截面还可以从圆形变异为方形——这种变种便是有名的方竹,它不但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利用它的特殊形态做成相应的竹具。
竹和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尤其是东亚人的文化与竹的关系最为密切。苏轼的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把竹子和中国人的关系点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