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作者: Teodora Zareva

来源: CBS广播公司

发布日期: 2018-01-17

本文探讨了一见钟情的定义及其在心理学上的解释,通过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一见钟情与生理吸引的关系,并指出一见钟情可能是基于情侣双方的偏差记忆产生的强大初始吸引。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美国CBS广播公司曾对1100位成年美国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超过56%的参与者表示相信一见钟情,其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表示自己有过一见钟情的切身经历。鉴于古今中外的艺术和文学几千年来对爱情的歌颂和一见钟情的渲染,这样的结果也并不奇怪。但一见钟情究竟是什么?它具有普世的定义吗?

荷兰的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心理学家在2017年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从实验提炼出的洞见,戳破了这些罗曼蒂克的小泡泡。在过去,“一见钟情”在心理学上往往被贴上“积极的幻想”的标签,或被认为是情侣双方为了强化关系而产生的加过滤镜的记忆。这种说法倒也完全合理,因为人类很容易产生结果偏差,即喜欢根据结果来评估决策的质量。

因此,如果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走到了一起之后,会产生“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在一起”的信念,并且这种信念会越来越强。同样,如果一个人没能和某个喜欢的人最终结合,那么我们很可能不会为这一次的相遇贴上“一见钟情”的标签。

这一解释在调查的数据中也得到一定验证,在表明经历过一见钟情的人之中,有92%的人表示他们后来与一见钟情的对象相爱并建立恋爱关系。但是这种解释并不能说明没有发展出恋爱关系剩下的8%的一见钟情经历者,也不能说明在没有一见钟情的情况下发展出的浪漫关系。

另一个造成一见钟情“错觉”的机制是情侣双方倾向于将现有的感受投射回他们遇见的第一刻。这似乎也不难理解,心理学早已向我们证明,人类是种热爱制造故事、倾向于根据现在来看待过去、从而低估甚至否认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的生物。

一见钟情和生理吸引之间存在一种关联,尤其是当我们第一次见到新人的时候。研究表明,生理吸引在完全不相识的“速配”阶段能对结果进行非常好的预判,可以根据是否产生生理吸引来预测受试者是否认为自己经历了一见钟情。此外,生理吸引本身就带有所谓的“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我们倾向于将更积极的人格特质和性格特征,设置给在生理上吸引我们的人。这种营造出的正面判断也参与了一见钟情幻觉的制造。

为了检验上述的关于一见钟情的假设是否属实,格罗宁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从线上、实验室以及三个约会事件的三种不同背景中,收集了396名平均年龄为24.18岁的参与者的数据。参与者会填写关于他们目前的伴侣、或潜在的亲眼见过或只见过照片的目标对象的一份调查问卷。

参与者必须报告他们是否经历过一见钟情、生理吸引、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爱情成分:亲密、承诺、激情和性爱(一种以激情和高强度为特征的爱的风格)。

结果显示,生理吸引的体验与一见钟情的体验高度相关。数据显示,生理吸引的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能导致一见钟情的几率提高9倍。有趣的是,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在现场体验到一见钟情。在称经历一见钟情的情侣中,追溯与一见钟情关联最密切的是性爱,然后是激情,再然后是承诺。这种相关性并没有在第一次见面的人中被观察到。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在他们的受访人群中,称经历过一见钟情的人是“异常明显”的。大多数受访者对这种说法表示强烈的不认同,甚至没有一个互为一见钟情的案例。这也许就是一般人们回忆起这样事件的原因,因为一生中只发生过一次。

总的来说,一见钟情似乎只是一种强大的初始吸引,是一种可以通过情侣的偏差记忆而产生的想法。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论文的作者指出,与伴侣一起认为经历了一见钟情的人(一起创造这种记忆)倾向于在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爱和激情。

UUID: db4c2571-c98a-4188-9627-db31d7bca40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原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01-17_你相信一见钟情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7 元